高校单位社区属性特征演变及其动力机制
【摘要】:单位社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特有的社区模式、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期,单位制解体,单位社区也经历了复杂、剧烈、长期、动态的社会变迁过程。高校单位社区作为一类典型的仍正常运作的单位社区“活化石”,拥有特殊的人员构成与组织,其发展演变情况与未来发展走向是值得关注的议题。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高校单位社区呈现怎样的演变特征是本文的核心议题。文章在梳理单位社区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华南理工大学高校单位社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与演变特征,并探讨其演变动力与机制。首先,文章概述了单位社区的相关概念、内涵、类型等,对单位社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选取华南理工大学高校单位社区为实证对象,通过对其历史发展沿革的梳理,将其演变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接着,从社区的属性构成元素出发,从人员构成、物质环境和社区组织管理三个维度着手,运用文献资料阅读、历史地图收集、实地考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高校单位社区各属性要素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变情况,并进行演变特征归纳。然后,基于以上详实的演变情况与特征分析,探讨高校单位社区各历史时期的主导动力因素,其演变是在包括国家政策、教育改革、经济制度、文化特征、规划调控、居民诉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最后,基于演变特征与动力因素的探讨,将高校单位社区的属性特征演变情况划分为两大阶段:政府主导下的高校办社会时期与市场力量介入下的高校社会化改革时期,对其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探讨。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第一,属性特征演变方面,高校单位社区人员构成同质性减弱,人员杂化的节奏与程度滞后于其它类型的单位社区;社区物质环境由均质统一向多元复合演变,部分设施的提供仍带有单位福利保障属性;社区组织管理由单位制时期的自上而下式被动服从逐渐向自下而上型主动参与转变。第二,未来发展趋势上,“单位”对高校单位社区的影响仍将持续,其发展演变路径区别于一般的企事业型单位社区,未表现出完全解体或消失的趋势。第三,演变动力机制上,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推动高校单位社区演变的主导动力因素有所差别,但推动其演变的主体都可归至于政府力量,以及在社会转型期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合力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6;C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