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自适应控制的参数分析新方法研究及其在大跨度斜拉桥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系统概念的逐渐普及,旨在研究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控制理论相应在工程技术的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同于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意义上控制理论的分析对象已由单输人单输出系统扩展到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结构,相应的控制方法也由简单的开环控制向闭环反馈控制以及更高层次的自适应控制发展。作为当前控制理论的研究热点,自适应控制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自校正控制两个分支。前者于20 世纪60 年代建立,采用自适应机构来克服由系统模型非确定参数引起的系统输出的非确定性,相当于高级的闭环反馈控制,是自适应控制思想的初级发展形式,在结构工程领域的抗震抗风与振动控制中已有较多应用。后者于70 年代提出,通过在线系统辨识,估计系统模型参数,进而修改控制参数,以使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涉及系统本质的控制思路是自适应控制的高级发展形式,在结构工程领域仍鲜见专门研究。
作为自适应控制思想的理论补充和应用研究,本文首次采用自校正机制的自适应控制思想对结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非确定性参数分析的具一般意义的若干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大跨度斜拉桥结构的施工过程控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不同于一般的自适应控制研究仅着眼于系统参数的辨识工作,本文力求从系统建模的一开始即对系统参数重要性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建立起有限完备观测和有限完全控制系统,进而进行系统主要参数的辨识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手段和随机结构概念,得到了具一般性的结构参数重要性(灵敏度和非确定性)分析方法以及时变随机结构的参数连续识别方法。本文旨在针对复杂结构工程的控制问题,建立一套具一般意义的、自包含的非确定性参数分析理论,以实现自校正机制的自适应控制思想。
全论文共6 章。其中第2 章(结构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新方法研究)、第3章(结构系统参数非确定性分析新方法研究)和第4 章(时变随机结构系统的参数连续识别新方法研究)内容统编为非确定性参数分析的理论研究篇;第5 章(崖门大桥工程概况和大跨度斜拉桥的确定性多阶段施工仿真分析研究)和第6 章(崖门大桥的自适应施工控制实践)内容统编为工程应用篇。
本论文的理论创新和主要工作如下:
1. 首次系统地将自校正机制的自适应控制思想应用于结构工程领域,通过结构参数重要性分析和时变随机结构的参数连续识别研究,建立起了一套具一般意义、自包含的非确定性参数分析方法。
2. 在结构系统的参数灵敏度分析中,针对在一定区域内变化的一般性非确定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手段——人工神经网络(三层感知器模型)的泛化映射机制近似模拟结构参数和结构响应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由神经网络的结构参数构造
|
|
|
|
1 |
熊正元,颜全胜,李立军;大跨度斜拉桥的静风非线性稳定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9期 |
2 |
周毅姝,杜喜凯,魏建国,刘莉,王森林,梁素韬;大跨度斜拉桥三维动力有限元建模方法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3 |
史志利,李忠献,陈平;大跨度斜拉桥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J];特种结构;2004年02期 |
4 |
;简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5 |
张锴;周术明;;不同频率地震波下铅芯橡胶支座对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6 |
施溪溪;;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中几何非线性影响[J];内江科技;2010年09期 |
7 |
邱新林;大跨斜拉桥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华东公路;2001年03期 |
8 |
张锴;郭文华;;大跨度斜拉桥铅芯橡胶支座的参数优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9 |
黎祖华;超大跨度桥梁形式的探讨[J];世界桥梁;1992年04期 |
10 |
王成博,史志利,李忠献;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1 |
李敏契;耿少波;;大跨度斜拉桥中的几何非线性问题[J];山西建筑;2007年23期 |
12 |
陈铁冰;;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04期 |
13 |
何苏林;孟凡森;何榕;;关于斜拉桥结构使用性能评价的有限元建模[J];山西建筑;2010年18期 |
14 |
谢家学;王志华;田常录;;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维护吊船的设计与应用[J];建筑机械化;2010年09期 |
15 |
汪永田;;大跨度斜拉桥荷载试验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6期 |
16 |
黄声享,吴文坛,李沛鸿;大跨度斜拉桥GPS动态监测试验及结果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11期 |
17 |
李凤臣;田石柱;欧进萍;;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参数振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8 |
何友娣;;基于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液体粘滞阻尼器阻尼参数的选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3期 |
19 |
吴敬鹏;;当前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0年09期 |
20 |
杨兴旺,赵雷;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稳定性分析[J];铁道建筑;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