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萃取法从贵金属废料液中分离回收贵金属的研究
【摘要】:铂族金属独特的性质使其应用广泛。但我国铂族金属资源有限,因此,从二次资源中回收显得越来越重要。溶剂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提取、分离贵金属的方法被人们应用于二次资源的回收,其中对新的萃取剂和萃取工艺的开发是该技术的关键。
本文合成了两种亚砜萃取剂—异辛基苯并噻唑亚砜(ASO)和亚砜MSO。通过对MSO合成方法的改进,使其与文献方法比较缩短了合成时间、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操作、提高了产品的纯度。最终MSO的产率达88.88%。其中,亚砜硫的含量为10.40%。
用合成的亚砜ASO萃取铂族金属中的钯。考察了稀释剂、盐酸浓度、氢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对钯萃取率或分配比的影响,并用氨水进行了反萃。通过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PdCl_2·2ASO,ASO萃取盐酸介质中钯的机理是中性配位萃取,获得了萃取平衡方程。
在用MSO对钯萃取性能的研究发现,待萃液酸度对钯萃取达平衡影响很大,NH_3·H_2O是良好的反萃剂,30%的MSO对钯的萃取容量大于13g·L~(-1)。在此基础上,对MSO萃取铂的性能做了考察,并与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钯、铂的萃取率都随着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钯的萃取要好于铂。[H~+]对钯、铂的萃取均随着酸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铂的萃取相对于钯来说受酸度的影响更大。[Cl~-]对钯的萃取率有影响,而铂的萃取与[Cl~-]无关。因此,可初步认为在高酸度下,选择适当浓度的萃取剂,可实现钯、铂的共萃分离。
通过对两种亚砜ASO、MSO萃取钯及铂性能的考察,发现MSO有应用于工业的可能性,因此,用30%MSO处理了含铂、钯、铑的料液。通过模拟逆流串级萃取试验,得到铂、钯的总回收率和直收率都大于100%,铑则留在萃余液中,实现了贵金属的萃取分离,从而又进行了半工业试验。
采用30%MSO对含铂、钯、铑料液进行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对于Pt、Pd料液,Pt、Pd的萃取和反萃率都大于99%,反Pt液中的Pd/Pt=0.0016,反Pd液中Pt/Pd=0.0020。对于Pt、Rh料液,Pt的萃取率~99%,反萃率~100%。反Pt液中的Rh/Pt=0.0002。用P_(204)萃取贱金属与贵金属分离,Cu的萃取率99.5%,反萃率~100%。而Rh在此萃取分离的条件下,基本不被萃取。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获得了萃取分离贵金属的新工艺,其与传统工艺比较流程短,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且萃取剂MSO高沸点、无毒性,因此,操作现场无特殊的臭味,对环境污染少。
通过对铂、铱料液进行预处理,之后采用模拟串级试验萃取,得到Pt的直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TF83
|
|
|
|
1 |
戴晓甦;胺醇萃取剂NTAB—182萃取钯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2 |
董彦杰,刘建宁,盖轲,巩新兴;三辛基氧化膦萃取钯热力学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3 |
朱峰
,李宝成,张杰,朱波,朱涛;铂族金属的发展与展望[J];世界有色金属;2002年09期 |
4 |
王淑玲;铂族金属资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2001年08期 |
5 |
张光弟,毛景文,熊群尧;中国铂族金属资源现状与前景[J];地球学报;2001年02期 |
6 |
胡希明,龙惕吾,古国榜,张振民;石油亚砜Ⅱ(2)萃Pd(Ⅱ)机理的研究[J];贵金属;1989年03期 |
7 |
董彦杰;杨子超;王秀山;阎居梅;;三烷基胺萃钯机理之研究[J];贵金属;1990年01期 |
8 |
古国榜;徐悦华;;石油亚砜在硫脲浸金液中萃取Au(Ⅰ)之机理[J];贵金属;1991年01期 |
9 |
张可成,陈景;亚砜KS0与Pd(Ⅱ)萃合物的组成及结构研究[J];贵金属;1994年03期 |
10 |
张可成,陈景;亚砜KSO萃取Pd(Ⅱ)的机理[J];贵金属;1995年04期 |
|
|
|
|
|
1 |
张忠平;硫化铜矿湿法冶金工艺综述[J];安徽化工;2002年05期 |
2 |
董彦杰,刘建宁,盖轲,巩新兴;三辛基氧化膦萃取钯热力学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3 |
李剑虹;张兴;常宏涛;吴文远;;红外光谱法探究柠檬酸在轻稀土氯化物溶液中的存在形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4 |
杨文光,林丽,朱利东,熊永柱,庞艳春,付修根;重庆城口黑色岩系中铂矿的分子古生物学特征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5 |
郑隆鳌,喻庆华,熊雪良,许想姣;金属离子对二(2-乙基己基)磷酸钠微乳体系相行为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03年04期 |
6 |
宗刚;金奇庭;卿春霞;张建民;;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对废水中柠檬酸镍的萃取作用[J];材料保护;2006年01期 |
7 |
宋宏儒;吴建明;;立式釜浸出铜镍合金的工业性试验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1年04期 |
8 |
叶先英;;从镍钴杂料中提取镍钴铜的工艺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1年07期 |
9 |
吴松平,古国榜,曹珍年,朱萍;环状亚砜衍生物α-十二烷-四氢噻吩亚砜的合成及其萃金机理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2期 |
10 |
王立社;张复新;侯俊富;房波;周燕;;秦岭山阳水沟口组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成矿背景的指示意义[J];中国地质;2012年02期 |
|
|
|
|
|
1 |
王力;汤家芳;;氨基酸制备中的萃取技术[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年01期 |
2 |
沈忠耀;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之一——反胶团萃取[J];日用化学工业;2001年01期 |
3 |
李长平;辛宝平;徐文国;;离子液体对Cu(Ⅱ)和Ni(Ⅱ)的萃取性能[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4 |
秦启宗;周祖铭;杨永乐;唐有红;李桂花;奚永德;;溶剂萃取动力学的研究(Ⅰ)——磷酸三丁酯萃取硝酸铈(Ⅳ)的速率与机理[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
5 |
徐勉懿;谢能詠;杨慧慈;潘祖亭;;四-(对-三甲铵苯基)卟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J];分析化学;1983年11期 |
6 |
沈静兰,盖会法,高自立,孙思修,蒋德华;钯的萃取化学研究(Ⅱ)——N_(263)萃取Pd(Ⅱ)的动力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6年08期 |
7 |
於静芬,吉晨;有机磷酸混合萃取体系的界面化学及动力学控制机制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2期 |
8 |
曹正白,王汉章,朱利民,顾建胜,陆振荣,郁开北;二硝酸二(辛基己内酰胺)合铀酰(Ⅱ)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8期 |
9 |
张绍文,沈剑韵,冯文林,王淀佐;异丙基膦酸单烷基酯萃取剂的量子化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11期 |
10 |
韩建荣,张衡益,刘育;双臂式苯并-15-冠-5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键合[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
|
|
|
|
|
1 |
李关芳;南非铂族金属生产及其在世界铂族金属供需中的作用[J];世界有色金属;1996年05期 |
2 |
范德廉
,杨秀珍
,王连芳
,陈南生;某地下寒武统含镍钼多元素黑色岩系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点[J];地球化学;1973年03期 |
3 |
秦启宗;周祖铭;杨永乐;唐有红;李桂花;奚永德;;溶剂萃取动力学的研究(Ⅰ)——磷酸三丁酯萃取硝酸铈(Ⅳ)的速率与机理[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
4 |
李焕然,许洪民,容庆新,林尚鹏,古小红;双(十二烷基亚磺酰)乙烷萃取铂的性能和机理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1993年02期 |
5 |
沈静兰,盖会法,高自立,孙思修,蒋德华;钯的萃取化学研究(Ⅱ)——N_(263)萃取Pd(Ⅱ)的动力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6年08期 |
6 |
Л.М.ΓИНДИН;А.А.ВАСИЛЬЕВА;席德立;;铂族元素的萃取化学——Ⅱ、含氮萃取剂[J];贵金属;1982年04期 |
7 |
谭佩珺;方成开;崇莲荣;;用石油硫醚——PS_(501)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金的研究[J];贵金属;1985年03期 |
8 |
龚钰秋;夏世华;姜美春;;TBP-TPPO二元中性体系对Au(Ⅲ)的协同萃取[J];贵金属;1988年01期 |
9 |
张维霖;赵家巧;周莉影;;金的新萃取剂—(2-乙基己基)-乙基醚[J];贵金属;1988年03期 |
10 |
张永柱;陈景;谭庆麟;;二正辛基亚砜萃取钯(Ⅱ)的动力学和机理[J];贵金属;198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