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电话中的视频编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
【摘要】:
电话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以其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普通电话机只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视电话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通话模式,真正实现了话音和视频的同步传送。视频图像因其信息量庞大,一直是通信中的一大障碍。尽管目前的通信网络、存储媒介正在逐步向高速率、大容量方向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信息交流的日趋广泛,通信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因此,信道带宽永远不会绰绰有余。在现有带宽有限(通常码率低于32kb/s)的通信条件下,如何实现可视电话中视频数据的压缩及高质量的传输一直是人们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极低码率视频压缩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极低码率下,要实现可视电话中的视频的可靠传输,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图像质量,二是降低活动平滑度。论文提出了在视频编码前增加前处理,可达到编码图像质量和活动平滑度的折衷。人眼对可视电话中的视频的不同内容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即:不能容忍人脸的较小失真,但可以允许背景区存在较大失真。该前处理技术充分利用人眼主观特性,对视频中的背景区域进行滤波,将人眼不太关注的背景区域的高频信息滤除,从而达到提高压缩率,保证最终图像质量的目的。
本文提出的可视电话中视频编码前处理是以人脸作为感兴趣区域,通过人脸检测找出感兴趣区域,对非感兴趣进行前处理滤波。实验结果表明,在定传输速率下,可使压缩图像的感兴趣区域主客观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在定量化步长(QP)下,保持压缩图像感兴趣区域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视频压缩码率显著提高。
|
|
|
|
1 |
王超;李东;雷震;;人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孙南;张庆;代锐;韦穗;;集成人脸检测和性别识别系统[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3 |
孙宁;邹采荣;赵力;;人脸检测综述[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4 |
高全学;张洪才;潘泉;;肤色和独立成分相结合的人脸检测[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
5 |
贾棋;于玉龙;郭禾;李豪杰;;基于自适应模板的快速人脸检测[A];第七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1)论文集【poster】[C];2011年 |
6 |
徐毅琼;李弼程;王波;;隐马尔可夫模型在人脸检测与识别中的应用[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7 |
李士进;熊辉;陆建峰;杨静宇;;一种稳健的人脸检测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
8 |
王超;李东;雷震;;基于肤色分割的人脸检测系统实现[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9 |
李月敏;陈杰;高文;尹宝才;;快速人脸检测技术综述[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10 |
陈健;钱芸芸;;用DSP实现实时人脸检测[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