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老年OP相关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及PMOP早期防治的动物实验研究

刘训志  
【摘要】:研究背景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为不慎跌倒或轻微外力造成,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加上老年患者常还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甚至死亡。目前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监测主要依靠患者骨密度的测定,其无创伤性、客观性和敏感性成为广泛应用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不能反映短期内的骨改变,故亦有局限性,诊断率低,使患者缺乏治疗依从性,不能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 发生在同一个重建单位的骨转换过程骨吸收和骨形成紧密偶联,骨量的多少取决于同一重建单位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当这一平衡被破坏,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是骨代谢改变的结果,骨代谢的改变必然带来骨细胞水平生化指标的变化。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将骨生化指标广泛用于代谢骨病的跟踪治疗及鉴别诊断中。 虽然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疗效评价及指导用药方面起重要价值,而且血清BGP、PINP、BAP、TRACP-5b、尿DPD、尿CTX等指标特异性高,敏感性强,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如经济、宣传教育,缺乏随访大样本资料支持等各种原因,其临床应用还是比较少,目前骨质疏松病人的诊断率低,治疗的依从性差,骨质疏松骨折率高,再发骨折率高,尤其在女性患者中发生率高。骨代谢指标变化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与中青年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的患者中有何不同?为何老年女性骨折发生率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再者能不能有效地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能早期诊断,治疗的时机也非常重要,若患者不注意抗骨质疏松治疗时机,骨量发生严重的丢失甚至发生骨折后,这时才进行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是否有早期预防性治疗的效果好? 研究目的 1.了解中老年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特点,分析骨生化指标在男女骨质疏松中的变化差异及在临床上的诊断评估价值。比较不同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差异,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监测骨生化指标的作用。 2.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早期预防治疗骨量、骨代谢指标和骨组织形态的变化特点,提供早期监测和治疗有效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依据。 方法 1.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病人24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段在25-90岁,测定所有患者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特异性磷酸酶、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分组:①按中老年(≥40岁)年龄段分组②骨密度分组(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③骨折原因分组(高能量损伤中青年骨折组、低能量损伤老年骨折组)。分别进行男女骨代谢生化指标值统计学分析。 2.以去卵巢大鼠为实验对象、唑来膦酸注射液为赋形药物,选44只6月龄雌性SD (Spraq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去势对照组(ovx组)、去势+早期预防组(ovx1组)、去势+晚期治疗组(ovx2),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以安慰剂处理、其余两组分别在去势后3天、1个月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zoledronic acid ZOL)500μg/kg尾静脉单次注射;各组分别在试验开始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测定大鼠骨密度,并分别收集血清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值变化,实验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股骨病理学变化,图像分析系统观察骨形态计量学静态指标指标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变化。 结果 1.中老年男性BAP随年龄增长下降,血清TRACP-5b随年龄增长上升,但均低于女性(p0.05);中老年女性BAP和TRACP-5b在60~69岁时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男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组的BAP低于骨量正常组,而血清TRACP-5b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组的血清BAP、TRACP-5b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女性血清BAP、TRACP-5b均高于男性骨折患者所测值(t=2.672 p0.05)。低能量致老年骨折组患者的血清TRACP-5b水平高于高能量致中青年骨折组患者TRACP-5b水平,而老年骨折组血清BAP值低于中青年骨折组的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2.去势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时股骨BMD、血清PINP和TRACP-5b、TBV、Tb.Th及Tb.Sp等指标变化上和正常对照组就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去势3天即行ZOL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的骨密度、骨代谢、骨形态学指标比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1个月后开始ZOL治疗者仅部分恢复骨密度,血清PINP和TRACP5b值变化与早期预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组织形态指标变化值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早期预防组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其骨小梁连接有明显的退变。 结论 1.血清BAP、TRACP-5b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早期予以预防。 2.建议女性绝经后定期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一旦出现骨转换指标的异常,就应考虑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骨折后骨形成能力不如年轻人强,不利于骨折的愈合,监测中老年或已发生骨折的患者骨生化指标,不仅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而且可指导骨折后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合理用药,减少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 3.切除大鼠卵巢成功建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4.骨代谢指标可用于抗骨吸收治疗的疗效监测;去势大鼠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能抑制其骨量的丢失,减慢骨小梁退变,恢复骨密度,为控制绝经后妇女骨量的快速丢失提供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乃武;地方性克汀病骨髂系统的X线表现(附29例分析)[J];山东医药;1979年11期
2 胡国义;增龄性骨质疏松的防治[J];中国老年学杂志;1988年S1期
3 沈稚舟;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检查与诊断[J];医师进修杂志;1995年09期
4 戴力扬,侯春林;脊髓损伤患者的骨质疏松[J];中华创伤杂志;1995年06期
5 杨湘华;警惕骨质疏松对人类的威胁[J];食品与生活;1995年06期
6 王金柱;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J];家庭中医药;1995年04期
7 杨建文,李素勤,张晓光,于华;机关干部骨质疏松与生活习惯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年02期
8 熊有正;骨质疏松症[J];医疗保健器具;1996年05期
9 陆曙民,唐文娟,周炯,傅善来;上海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KAP调查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10 梁儆醒,张秀岩,武尚成;447例妇女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04期
11 黄玉,詹前进;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产品介绍[J];医疗保健器具;1999年03期
12 施杞,谢林;骨质疏松与颈椎病[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9年03期
13 郭成秀;女性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和测定方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9年02期
14 彭沛;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42例[J];四川中医;2000年09期
15 陈长平,刘新涛,于发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期断端骨质疏松52例[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0年06期
16 陈力!210024南京市,申志祥!210024南京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7例骨密度分析[J];河北医药;2000年12期
17 杨定焯,安珍,林守清,宋亦军;骨质疏松多层次个体化治疗[J];当代医学;2000年12期
18 鲍善芬;骨质疏松与钙营养[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19 余增丽;;锌与骨质疏松[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年01期
20 ;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骨质疏松学术会议召开[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明才;;骨质疏松与肾小管疾患[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雷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柏龄;杨晓曦;黎艺强;谢登辉;;一种新的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股骨干骺端弯曲试验[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4 史秀琴;柳杰;赵云霞;苏雁;;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IGF-Ⅰ、GH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刘玉娟;黄琪仁;章振林;秦跃娟;张浩;李淼;胡云秋;;上海市民骨质疏松健康知识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6 梁东春;贾志凡;左爱军;郭刚;赵学勤;张镜宇;;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立苹;张洁;;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探讨[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成林;;补钙与骨质疏松的防治[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卫法泉;;骨质疏松疼痛治疗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雷晨;周晓玲;;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斌;不同填充材料及脂肪源干细胞移植对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雪竹;黄地散治疗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钙化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赵王林;淫羊藿苷对骨质疏松大鼠MSCs定向分化干预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于娜;骨质疏松评价指标—股骨颈压缩强度指数与人类遗传学相互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艾纯华;联合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和磷酸钙骨水泥增强骨质疏松转子间区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齐尚锋;EDTA-Na_2脱钙模拟椎体骨质疏松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7 江俊;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修复骨质疏松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楠;GALNT3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表型的关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9 李靖;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Bcl-2对成骨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10 张皎;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的IP98防治机理及骨质疏松与IGF-Ⅰ的RFLP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燕;糖皮质激素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蒲画华;补肾中药与阿法骨化醇联合应用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D];复旦大学;2010年
3 林丹;不同剂量左旋精氨酸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4 代汉慧;大豆异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5 苏美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晗祥;仙灵骨葆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预防效果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7 丁颖;基质GLA蛋白与绝经女性冠状动脉钙化及骨质疏松关系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潇;雌激素对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9 刘玲萍;补肾壮骨中药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陈王震;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银春林 专家指导 邓伟民;怎样及早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N];家庭医生报;2009年
2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郝亮 (医学硕士);老人为啥易患骨头痛[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赵雪;别让你的骨头旱旱变‘酥”[N];长春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尚志文 胡晓震;远离骨质疏松 补钙更要加运动[N];沈阳日报;2010年
5 解放军309医院 王亮;骨质疏松为何那么多[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衣晓峰;防骨质疏松从儿童期抓起[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7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康南;骨质疏松别只会吃钙片[N];健康时报;2010年
8 广州标点医药信息 彭淑朵;骨质疏松类中成药崭露头角[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治疗骨质疏松别忘了保护胃[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郭萍 特约记者 刘欣;关爱健康 先从养骨开始[N];中国老年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