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梅化学成分与药材质量研究
【摘要】: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岗梅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对不同产地野生岗梅种质资源进行质量研究,可为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获得安全、有效、稳定、可靠的岗梅药材。
方法
1.岗梅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
1.1岗梅种质的调查与收集
对岗梅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采集不同产地岗梅种质资源。
1.2岗梅药材的薄层色谱研究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下层溶液)、环己烷-乙酸乙酯(5:1)为展开剂,对岗梅根、茎、叶,不同产地岗梅根进行薄层色谱研究。
1.3岗梅药材的红外光谱研究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岗梅药材进行红外光谱研究,利用图谱直观分析法、相似度及二阶导数谱比较岗梅根、茎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岗梅根、茎的异同。
2.岗梅根化学成分研究
采用普通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色谱技术对岗梅根进行了系统成分分离,并运用现代波谱学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3.岗梅药材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3.1检查
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ⅨB、ⅨE测定岗梅药材水分、重金属的含量。
3.2浸出物
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测定岗梅药材浸出物的含量。
3.3含量测定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岗梅药材总皂苷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岗梅药材中坡模酸的含量。
结果
1.岗梅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
1.1岗梅种质的调查与收集
岗梅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等。收集了14个产地野生种质及1份栽培种质,并从大型药店及药材市场收集了7份商品药材。
1.2岗梅药材的薄层色谱研究
岗梅根、茎的薄层色谱相似,而岗梅根、茎与岗梅叶薄层色谱不同。不同产地岗梅根及商品岗梅药材未见有明显区别。结果提示,岗梅根、茎化学成分相似,岗梅根、茎与岗梅叶化学成分相差较大。
1.3岗梅药材的红外光谱研究
岗梅根、茎原红外光谱图在1737、1246和1508cm-1附近,岗梅根的吸收峰强度小于岗梅茎。不同产地岗梅根相似度差异较大,不同产地岗梅茎相似度差异较小。岗梅根、茎及不同采收季节岗梅根、茎在二阶导数谱中显示出差异。
2.岗梅根化学成分研究
从岗梅根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6个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Uvaol acetate、p-谷甾醇、28-Nor-19pH,20aH-Ursa-12,17-dien-3-ol、熊果酸、坡模酸、p-胡萝卜苷。5个已报道化合物:赪酮甾醇、Randialic acid B、19-去氢乌苏酸、冬青苷B、赦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
3.岗梅药材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3.1检查
岗梅水分含量小于10%,砷、铜、汞和重金属总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铅和镉含量超过允许范围。
3.2浸出物
岗梅根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4.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2.7%。
岗梅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3.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2.0%。
3.3含量测定
岗梅根总皂苷含量大于岗梅茎总皂苷含量,岗梅根总皂苷含量在2.3-7.4%之间,岗梅茎总皂苷含量在0.9-2.3%之间。不同产地岗梅根、岗梅茎总皂苷含量差异较明显。商品岗梅药材总皂苷含量差异也较明显。
岗梅根坡模酸含量大于岗梅茎坡模酸含量,岗梅根坡模酸含量在0.23-0.59%之间,岗梅茎坡模酸含量在0.011-0.14%之间。不同产地岗梅根、岗梅茎坡模酸含量差异较明显,商品岗梅药材坡模酸含量差异也较明显。
结论
本研究对岗梅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水分、重金属、浸出物、总皂苷含量、坡模酸含量等方面比较不同产地岗梅根、茎的异同,为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
|
|
1 |
杨先国;刘塔斯;李钟;郑雪花;龚力民;;玉竹化学成分玉竹酮的研究[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2 |
李丹丹;汪文琪;张志千;孙毅坤;;半夏生物碱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4年 |
3 |
王国华;;落花生枝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
4 |
鞠成国;王巍;贾天柱;;狗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5 |
张振凌;张红伟;刘博;;制白附子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
6 |
谷硕;朱鹤;陈小姝;赵楠;王琦;;灰绒泡菌化学成分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7 |
田晋;冯文娟;苏亚伦;吉腾飞;;万花木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8 |
钱伏刚;;落花生的化学成分研究[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
9 |
王天山;刘冰晶;华淑艳;李天略;陈光英;;海南血桐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10 |
田玉红;张祥民;陈志燕;蒋宏霖;王维刚;;不同蒸馏时段的赤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A];广西烟草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