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成年人胃肠动力异常症状与胃肠电临床研究
【摘要】:
普通成年人80例临床观察发现,年龄大于50岁组返酸、嗳气症状
的出现率较18~35岁组显著增多。腹胀的出现率也随年龄增高而倾向
增多。年龄大于50岁组受检者大便软条的出现率较18~35岁组显著减
少,而大便稀烂则显著增多。年龄大于50岁组受检者大便1次/日的出
现率较18~35岁组倾向减少,而大便次数少于1次/日或多于1次/日的
出现率则倾向增多。结合大便性状与次数的分析还发现,年龄大于50
岁组受检者正常大便软条1次/日的出现率较18~35岁组显著减少,而
大便稀烂多于1次/日的出现率则显著增多。
应用“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作胃肠电频谱研究及统计分
析。发现空腹胃电主频率与年龄增高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以直线回归
方程计算的年龄相关胃电主频率变化趋向显示,老年人的空腹胃电频率
代表值(如80岁时2.38次/min)较年轻人(如20岁时2.90次/min)
明显降低。以胃电活动量与其年龄作直线回归方程,并计算年龄相关胃
电活动量变化代表值。发现空腹安静状态胃电活动量亦随增龄而倾向下
降:80岁老人的空腹胃电活动量代表值(4单位)降低为20岁年轻人
(8单位)的一半。该结果可解释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出现率增多的部
分机制。
结肠电频谱研究及相关直线回归处理发现,随年龄增大,餐后升、
降及乙状结肠的低频段肠电频率倾向增高,餐后升、降结肠高频段肠电
频率,餐后升、降、乙状结肠收缩性复合肌电的频率都倾向降低,即结
肠电活动的频率范围缩窄。该结果可解释中老年人大便异常出现率增多
的部分机制。
不同年龄成年人瞩历动力易常症状与回肠电临床研究
普通老年人的胃肠电生理与运动功能退变,以及某些老年病等都可
导致或加重胃肠功能紊乱,井在临床上表现为消化不良及大便异常。因
此,应重视中老年胃肠功能保健,以及其他疾病对消化道功能的影响。
观察分析还发现,随年龄增高,受检者属脾胃实证的比率倾向减
少,如肝胃不和证、肝肠气滞证;而属脾胃虚证的比率则倾向增多,如
脾胃气虚证、气虚便秘证等,其中3edo岁组、大于叩岁组受检者脾虚
便搪证的出现率较lffe35岁组增高显著或十分显著。虚实错杂证型,则
视其虚实偏重,随年龄增高,其出现串倾向减少(如肝郁脾虚证)或增
多(如肝脾不调证)。表明脾胃虚损是人生衰老过程脏腑虚衰的重要阶
段。并提示调理脾胃是中老年保健抗衰老的重要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R570.2
|
|
|
|
1 |
刘涌,许冠荪;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2 |
郑小伟;王颖;宋红;;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
3 |
杨庆临;杨图宏;石泽亚;李冬英;;老年人肠道准备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06期 |
4 |
连至诚,邓海和,杨巧红,陈苇菁,梁雪芬,张万方,曾强,钟毅;中老年人上消化道症状与胃电退行性改变[J];广东医学;2003年11期 |
5 |
曾洁,林海;急性脑血管病与柯兴溃疡出血关系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2年06期 |
6 |
李妮,陈晖,余劲明;糖尿病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
7 |
钟毅;戈焰;饶梅冰;;健胃舒分煎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8年03期 |
8 |
阳仁达,张泓,谭朝坚,李江山,林亚平,严洁;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液离子浓度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9 |
熊先泽,程南生,彭其芳,刘江文,潘光栋,严茂林;用幽门括约肌替代Oddi括约肌行胃窦胆囊吻合术抗返流效果及激素变化的评价[J];华西医学;2004年04期 |
10 |
张海波;邹艳玲;王玉姝;张义;;联合用药治疗老年人便秘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09年19期 |
|
|
|
|
|
1 |
何畏,廖鲁平;老年Ⅱ型糖尿病53例胃电图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1997年02期 |
2 |
连至诚,梁雪芬,詹锋,劳绍贤, 石胜刚,黄溢明, 邓珏英;胃电图及胃电频谱的临床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年S1期 |
3 |
于声芝,凌贞;618例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年S1期 |
4 |
梁振辉;胃电图对胃肠疾病的诊断价值362例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9年02期 |
5 |
孙继革,李文智,刘丽华;1300例胃电图检查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6 |
许冠荪;胃电在中医药、针灸经络研究中的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年S1期 |
7 |
孙涛,曾衍钧,钱红樱,李立新,巴福森;胃电图检测分析系统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4年02期 |
8 |
许冠荪,汪克明,徐燕林,孙东,姚友梅,周逸平,徐光尧,夏爱玉;100名健康人胃电图的分析[J];生理学报;1980年03期 |
9 |
陶航;;162例胃病患者的胃电图检查分析[J];江苏中医药;1989年02期 |
10 |
孟丽娟,占国荣,孟宪鹏;胃电图在脾胃病诊断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
|
|
|
|
1 |
李铁男;;胃肠电图在中医药研究应用的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
2 |
连至诚;杨巧红;陈苇菁;梁雪芬;李卫东;张书征;潘正;邓珏英;黄榕波;;中老年人胃肠电及动力的退行性改变[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3 |
徐梨花;;胃电图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4 |
刘谦民;郭荣斌;;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电图改变[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5 |
李铭;;胃电图检查在儿科的应用[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
6 |
杨燕;闫慧敏;赵骞;;胃电图在中医药研究及儿科临床中的应用[A];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
7 |
柯美云;周吕;;胃电图检查及其评判标准(试行)[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8 |
张彤彦;王雁;丁燕;;糖尿病患者胃电图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9 |
于晓辉;余西林;卞晓红;;应用胃电图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胃动力学改变[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10 |
李在琉;许文燮;;胃电图基础研究的某些进展[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