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研究
【摘要】:【理论背景】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据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统计,以发热就诊的病人占急诊门诊总数的40%左右,其中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约就占其中的80%以上。发热等症状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较多不便,老人或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还会引起严重后果,所以有效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西药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金刚烷胺等对上呼吸道病毒特异性差,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中药抗病毒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许多清热解毒中药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通过适当的配伍,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但是大多数来急诊科就诊的高热患者,具有病情急特点的;中药煎剂及其药效的发挥均需要一定的时间,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许多急性病症上有取效快的特点。新近发展起来的薄氏腹针疗法以其操作方便、无痛、取效快等优点而受到关注。近20余年的临床报道疗效表明,薄氏腹针疗法治疗急性病能迅速缓解症状而取效,因此腹针治疗急性病的应用范围和疗效值得探讨。本课题旨在观察从薄氏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退热效应来分析其临床疗效,以推广中医特色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疗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医辨证属卫分证、气同病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外感发热卫分证、卫气同病证证候与疗效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病例按进入临床的先后随机地分配到腹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观察腹针治疗外感发热中医辨证属卫分证、卫气同病证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临床安全性评价。
【结果】腹针组、中药组、西药组开始退热平均时间分别是24.68、43.70、22.36分钟,体温首次降至正常平均时间分别为87.08、154.44、77.50分钟,腹针组开始退热平均时间和体温首次降至正常平均时间明显短于中药组,而与西药组相当,开始退热时间和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腹针组与中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而与西药组相当。三组完全退热平均时间分别为114.38、125、62.50分钟,热退反复平均时间分别为24.79、21.13、23.25小时,三组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组治疗效果相当。综合以上分析,提示腹针疗法的退热即时效应好,优于远期效应。腹针组、中药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