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伤寒论》近五十年研究述要
【摘要】:《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战乱、瘟疫肆虐年代。虽然曾一度隐没,迄东晋王叔和搜集整理,重现于世。数千年来,诸家立言,著作诠释,临床验录,无不受其影响,是吾辈从事中医工作必须深究研讨的典籍。《伤寒论》文字精炼,义理深奥,理法方药一脉贯通,有效地指导着所有中医医疗工作者的基础理论学习,辨证思绪模式建立,临床诊病处方。
台湾地处亚热带,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均气温偏高,潮湿多雨,诸多医家认为当属典型的南方温病医学所习之地。但从临床观之,《伤寒论》方应用相当普遍,并超越书中条文所述范围。近五十年来,推广和应用《伤寒论》医家迭有创新见闻与临床验录,包括病形、病理、诊断、方药、针灸、医论、医案等多种内容。如姜佐景先生所言:“临床实验、万病适应、综合医书之谓也。”
台湾地区于日本占据时代,日本殖民主义与医学上全盘西化,致中医药业在台湾发展,备受摧残至几乎无存。所剩只有民间流传之草药应用,或是民间信仰保生大帝之寺庙药签处方流行。迄至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一九四九年大陆中医家移入台湾,始有中医药之恢复与发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近五十年台湾地区《伤寒论》的研究与发展。内容分为四部分:
首先,介绍在台湾推广《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学术发展的代表人物:姜佐景、吴国定、恽子愉、张步桃、杨维杰、潘焕奎,包括其个人生平、治学经历、著作文献、临床医案、验方发挥。尤其详细提出其理论发挥重点、独到心得验案及阐扬《伤寒论》之精义。
其次,介绍台湾地区《伤寒论》研究机构及学术成果。作为台湾地区唯一中医药高等教育学府-台中私立中国医药大学,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始有中国医学和中药研究所成立。有关《伤寒论》的学术研究,包括文献整理、基础理论、临床医学、方剂分析、药物成分探讨,现代相关疾病应用、方剂药理和动物实验等。另外,近年来受大陆中医药发展的影响,台湾地区中医与中药再度受到重视,进一步推动了相关医药卫生机构的研究发展。台湾地区各大型医院设立中医部,各大专院校也开展中医药研究。本论文对台湾地区中医药委员会研究年报及中国医药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等与《伤寒论》有关者,皆详细搜集,并对其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再次,探讨台湾地区《伤寒论》方药应用,尤其分析在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的《伤寒论》方剂使用情况。由于中药制药技术上的发展,台湾地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始,引入了日本中药浓缩技术,将中药原本应用的汤剂改变成为“科学中药”,提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