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相关理论与心血管疾病的文献整理研究
【摘要】:
背景:
在祖国医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大量医家。他们著书立说,对于心脾相关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或指出了心、脾两脏的各自的生理功能,或指出了两者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或提出了药物治疗的思路。近现代有不少医家进行了整理研究,并提出了从脾胃论治心血管疾病的方法,验之临床,正与胸痹心痛属于本虚标实的病机相契合,从而达到了不治心而收治心的目的,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但他们的论述尚欠完善,如只是参考了部分文献,没有开展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工作,尚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实验研究,提供客观化指标,以提供佐证,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
目的:
本课题旨在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探讨,在充分发掘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线索,对心脾发展源流进行整理,明确心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构架出心脾相关理论的框架。同时,对心脾相关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进行全面的整理,试图从中焦脾胃调治心血管疾病,以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
在整理研究过程中,对于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主要利用《中华医典》进行。心脾相关理论的内涵部分通过选用“心”、“脾”等检索词,系统回顾心、脾两脏各自的理论源流,总结了心脾相关理论总的发展情况,再进一步明确两者在五行关系、经脉络属、气血关系等方面是如何相关的。而心脾相关理论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部分则通过选用“胸痹”、“心痛”、“胸痛”、“卒心痛”、“真心痛”等检索词,设计表格(见附表),填写表格后进行整理、总结及分析。
对于近、现代医家的论述,主要利用近现代医家著述、维普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进行查阅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同时参考了《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胸痹心痛卷》、《心脾相关理论与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病·名医临证经验》、《冠心病专辑》、《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心血管科专病》等书中有关医家的论述。
结果:
通过整理研究发现,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到近现代逐渐完善。心脾有着密切联系:1.五行相关:心脾两脏阴阳相通,气血互济,脾胃属土,心属火,心与脾胃乃母子关系,联系密切。2.经脉关系:经络学说认为,手少阴心经和足太阴脾经有密切联系,二者之间通过脾胃的支脉、大络、经别以及经筋紧密联系。二者经络相贯,气血阴阳互通。3.气化相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是多气多血之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功能的完成,离不开脾的运化、升清功能。4.位置毗邻:心居膈上,为君主之官,胃居膈下,为水谷之海,二者仅一膜之隔。5.神志相关:心主神志,乃精神所舍;脾经、胃络通心,如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情志自如,脾胃运行畅达。如心神被扰,精神失常,势必伤其脾也碍其胃。
而心脾相关理论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部分,对“胸痹"、“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疾病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方药进行整理。认为冠心病从脾胃论治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气血运行失和、痰瘀阻滞以及脏腑功能失常几方面。心血管疾病从脾胃论治的辨证可分为5个证型。1.脾胃虚弱,气虚不运型;2.气虚血少,心脾两虚型;3脾阳虚衰型;4脾虚湿盛型;5肝脾失调,肝胃不和型。
结论:
通过运用整理出来的心脾相关理论,从中焦脾胃调治心血管疾病,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
|
|
|
1 |
蔡华;盛增秀;;略谈古籍保护在中医文献整理研究上的作用和意义[J];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07期 |
2 |
陈勇毅;盛增秀;陈永灿;;文献研究结硕果 成就不忘奠基人——缅怀著名中医学家潘澄濂研究员的业绩[J];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10期 |
3 |
陈瑜
,许敬生;简论章太炎对中医文献学之贡献[J];中医文献杂志;2005年03期 |
4 |
王鹏,欧阳兵;眩晕证历代防治方药述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5 |
吴致中;阳萎从脾胃论治浅析[J];江苏中医药;1990年10期 |
6 |
陈瑞春;;调理脾胃法的运用举例[J];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09期 |
7 |
成永霞;钟国强;;黄连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年10期 |
8 |
肖建如;仲润生;;调理脾胃治肝炎[J];山西中医;2007年05期 |
9 |
刘敏;杨俊;李莉;李书国;;HMGB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03期 |
10 |
官洪山;乔树宾;;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年05期 |
11 |
罗征祥;;十五届国际心血管疾病会议[J];医学研究杂志;1982年06期 |
12 |
康太华;郎恩普;;心血管疾病的免疫病原学及临床免疫学[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5年04期 |
13 |
龚训良;;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初步预防[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5年01期 |
14 |
苏哲坦;;镁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综合临床;1986年03期 |
15 |
李旻;马文珠;;硒与心血管疾病[J];青海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
16 |
杨学义,韩宝福,杨英珍,梁子钧;卡兰在脑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89年02期 |
17 |
孔繁丽,吕国良,汪秀花,姜春义,阮初蕾;牧区老人营养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0年04期 |
18 |
李雅杰,陈源,舒晶;心血管病人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
19 |
谢选珠,李春英,牛大地,唐朝枢,汤健,孟昭亨,杨福宇;几种心血管疾病时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初步报告)[J];中国循环杂志;1990年03期 |
20 |
张学义;梁春梅;;心血管疾病中医虚实辨证与体外血栓关系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