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居民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现况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的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现状、在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禁烟情况、接触烟草相关媒体宣传情况以及烟草危害认知情况和禁烟态度,分析发生吸烟行为和二手烟暴露的关联因素,为制定控制吸烟及二手烟危害的法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15岁及以上所有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情况、不同场所的禁烟情况、烟草相关媒体宣传情况以及关于烟草危害的认知和禁烟态度等资料,统计烟草的使用情况,揭示二手烟暴露情况。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样本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的居民分布特征、不同场所的二手烟暴露情况和禁烟情况、烟草相关媒体宣传情况以及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情况和禁烟态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二手烟暴露及其关联因素。结果1.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基本情况广东省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24.95%(548/2196)。其中男性现吸烟率为44.81%,女性现吸烟率为2.52%;居民现吸烟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农村居民现吸烟率高于城市;不同职业居民吸烟率也有所差异,其中工人的现吸烟率最高(34.48%),学生的现吸烟率最低(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广东省居民二手烟暴露率为57.65%(950/1648),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场所和城乡的二手烟暴露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初中学历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69.05%),职业中商业/服务业人员二手烟暴露率最高(70.27%);城市(46.29%)低于农村(70.50%),不同场所中餐厅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71.28%)。2.不同场所禁烟情况和烟草相关媒体宣传情况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者和非二手烟暴露者所在的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禁烟规定各有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广东省居民中有34.66%的家庭和59.24%的工作场所有禁烟规定,其中非吸烟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吸烟者;在没有禁烟规定的家庭和工作场所中,二手烟暴露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二手烟暴露者。广东省居民在过去30天内看到烟草相关媒体宣传的情况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二手烟暴露者和非二手烟暴露者之间存在差异。3.烟草危害认知情况及禁烟态度广东省非吸烟居民的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吸烟居民,非二手烟暴露者对烟草危害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二手烟暴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广东省居民认为吸烟和二手烟会造成严重疾病的分别为72.06%和61.27%。居民在对不同场所禁烟的态度中,非吸烟者赞成的比例高于吸烟者,二手烟暴露者和非二手烟暴露者的赞成率也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赞成在公共场所室内和办公室全面禁烟的比例分别为61.04%和70.64%;居民赞成在学校全面禁烟的比例最高(76.58%),而赞成在餐厅(41.27%)和酒吧(35.04%)全面禁烟的比例最少。4.广东省居民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的关联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职业、家庭/工作场所禁烟情况、接触媒体宣传情况、烟草危害认知情况和禁烟态度等因素与居民吸烟行为有关联;而城乡、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工作场所禁烟情况等因素与居民二手烟暴露情况有关联。结论1.广东省居民男性现吸烟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女性现吸烟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控烟干预时重点关注工人、农民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对于降低居民的现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3.全面禁止烟草广告、赞助和促销可减少居民吸烟行为;4.餐厅的二手烟暴露率居高不下且支持禁烟率较低,控烟难度较高;5.在家庭、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可降低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
|
|
|
|
1 |
孟昭璐,盛文彬,张凌,张津丽;361名飞行员吸烟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1年06期 |
2 |
叶子明;;戒烟益处可立竿见影[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4期 |
3 |
王志瑾,李志斌,陈维清;广东省35~44岁居民吸烟率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0年01期 |
4 |
刘建勋;张跃忠;王艳红;付朝红;;郑州市医务人员吸烟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
5 |
夏祥新;肺癌与吸烟——附1518例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J];肿瘤;1989年04期 |
6 |
陈建国;;65个国家和地区吸烟率与1985年成人每人香烟消费量[J];中国卫生统计;1989年03期 |
7 |
郑保义;;世界烟情和中国国民吸烟率的上升趋势[J];中国健康教育;1991年02期 |
8 |
陈宪华;;浅谈妇女吸烟[J];中国社会医学;1993年06期 |
9 |
陆宝玉;张淑珍;张骏华;;中小学生吸烟现状及干预效果的研究[J];卫生研究;1993年06期 |
10 |
祝亮;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健康信念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1994年06期 |
11 |
汪求知,翁守能;某部官兵不同军龄和年龄与吸烟率关系的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
12 |
叶尔布拉提·道肯;蒋琪;邵华;;2013年奎屯市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14年03期 |
13 |
王志瑾,李志斌,刘晓合,陈维清;广东省35~44岁居民吸烟率调查(英文)[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4 |
符中明,叶坤琴,任雨笙,蔡习利,达文玲,郭禹;高原边防某部949名官兵吸烟心理原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
15 |
赵林双,向光大,徐琳,候洁,乐岭,曹红燕,杨正英,赵魁武,喻祥云;新兵吸烟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8期 |
16 |
刘建勋;张跃忠;王艳红;付朝红;;郑州市医生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2007年02期 |
17 |
阎云武;吸烟有害健康[J];河北医药;1989年02期 |
18 |
蒋先仕;;铁路职工吸烟现状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
19 |
贺晓霞;华东冶金学院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4年02期 |
20 |
刘天英,张栋;降低大、中学生吸烟率干预对策研究(沈阳分题报告)[J];中国健康教育;1994年S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