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报酬激励及其激励强度的实证研究
【摘要】:
报酬激励是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2001年公布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水平、报酬结构及货币性报酬和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试图对我国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激励及其激励强度作一全面探讨,为报酬激励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种参考。
本文首先对总样本进行分析,得到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报酬水平普遍偏低,但有明显地提高,且与职工工资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报酬结构不合理,长短期激励失衡:“零报酬”“零持股”比例较大,但“零报酬”比例逐年递减,“零持股”比例却有上升之势;年度货币性报酬与经营绩效不相关,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有显著性弱相关关系。同时明确了经营管理者报酬激励强度更多来自于报酬的“纵向”和“横向”比较。
其次,对上市公司中特殊样本的研究发现,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经营管理者年薪、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均不具有显著性相关;实行年薪制的上市公司其经营管理者年薪、持股比例要大于总样本的均值,年薪、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都呈显著性弱相关关系:经营管理者既领薪又持股的其年薪、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均通过显著性相关检验,且与其它报酬组合方式相比,该多元化的报酬激励强度是最大的。通过此实证分析,给出了经营管理者应该实行年薪制和多元化报酬结构的具体依据。
最后,对影响经营管理者报酬的各因素进行分类研究表明:资产规模、行业特性、区域范围、股权结构等均影响经营管理者年薪、持股比例及其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
因此,要增强经营管理者报酬激励强度,关键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报酬结构体系,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