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环境诱发水稻半矮化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及赤霉素调控
【摘要】:本文以“惠阳珍珠早”经高空气球搭载、六代连续种植筛选获得的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半矮化早熟水稻(B1-24)为材料,对B1-24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赤霉素调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成熟植株、7天龄见光幼苗和3天龄黄化幼苗进行观察、测量。在此基础上用GA_3及GA生物合成抑制剂S3307处理实验材料。测定其幼芽和黄化幼苗的GA_4含量,并观察了3天龄黄化幼苗的组织切片。主要结果如下:
1 B1-24盛花期早5~10天,成熟期株高较矮,少1个节间,少1片叶,剑叶稍短;穗粒数减少,主茎穗较短,百粒重无差异。突变体的节间分布模式符合dn-型,而Hyz的节间分布模式与nl-型相似。B1-24三天龄黄化幼苗的胚芽鞘和根较短,中胚轴较长,7天龄见光幼苗株高明显较矮。
2 B1-24黄化幼苗中胚轴和根部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少,而胚芽鞘部位的较多。
3 7天龄幼苗的株高随着GA_3(6×10~(-8)~92×10~(-8)mol/L)浓度的升高而伸长,可恢复到野生型株高;外源GA_3对3天龄黄化幼苗的根长影响较大。
4 S3307(0.04mg/L)对Hyz黄化幼苗胚芽鞘的抑制率为13.54%,对B1-24胚芽鞘长度无明显的影响;使B1-24中胚轴缩短15.89%,对Hyz中胚轴无明显作用。S3307使B1-24和Hyz黄化幼苗根长分别缩短16.94%和54.18%。对7天龄幼苗地上部分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中对B1-24(Hyz)不完全叶、第一叶鞘、第一叶片和株高的抑制率分别为21.58%(11.45%)、22.73%(12.73%)、11.05%(6.37%)和15.28%(10.34%);对B1-24和Hyz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4.24%和29.41%。
5 B1-24刚萌发幼芽和黄化幼苗中胚轴及胚芽鞘的内源GA_4含量均低于Hyz。
6 B1-24黄化幼苗中胚轴横切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大小无差异;纵切面细胞面积增大约457%。胚芽鞘横切面细胞长和宽分别减小25.38%和22.74%,细胞面积减小约54%;纵切面细胞长和宽分别减小约46%和81%,细胞面积减小1.66倍。
本文首次从生理生化角度来研究高空环境诱发的水稻半矮化突变体(B1-24)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S511
|
|
|
|
1 |
严远鑫,安成才,栗力,古佳玉,王莉江,米双利,陈章良;水稻赤霉素20-氧化酶基因(rga5)的正、反义转化对水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3年04期 |
2 |
郑韵;洪敏霞;范玉琴;王秀山;李德红;;水稻半矮化突变体B1-24的生理生化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8期 |
3 |
李伟,陈晓阳,丁霞;高等植物GA 20-氧化酶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3年01期 |
4 |
王慧,刘永柱,张建国,陈志强;空间诱变水稻矮秆突变体CHA-1对赤霉素的反应及其遗传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4年05期 |
5 |
王宝荣,金延明;植物切片混合染液染色方法[J];中国中药杂志;1995年04期 |
6 |
汤日圣,张远海,张金渝,吴光南;矮秆基因对水稻性状控制的机理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1991年02期 |
|
|
|
|
|
1 |
何鉴星,孙传渭,姜茹琴,王志龙,张欣雪,李爱国,李增书,赵国忠;棉花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1996年05期 |
2 |
袁小川,杨远柱,刘选明,赵小英,林建中,唐冬英,赵李剑;雄性核不育水稻矮秆突变体突变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
3 |
潘宁,赵琦,王振莲,杨奇志,王小菁;矮化早熟高粱突变体的RAPD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05年02期 |
4 |
吴颂如,周燮,陈婉芬;赤霉素A_4(GA_4)的放射免疫测定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5 |
胡名顶;喷涂赤霉素对温州蜜柑幼年结果树着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1992年01期 |
6 |
严文淦;苎麻喷施赤霉素控花技术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4年04期 |
7 |
陈世平,陈福祥;赤霉素增果灵配合可提高芦柑产量及品质[J];江西园艺;1997年01期 |
8 |
卢俊霞;应用赤霉素促进草莓早期丰产法[J];山西果树;2002年04期 |
9 |
杨文钰,马均,杨世民,袁继超,倪;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施用赤霉素两季增产的机理和技术[J];杂交水稻;1994年06期 |
10 |
王敏;稀土加赤霉素 巨峰早熟味浓[J];江西园艺;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