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译文的文本特点
【摘要】: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国际化的往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村名至实归,一国孤立生存的日子去而不返。人们渴望彼此了解,互通有无;人们切盼交流无碍,文明共享。为了更快更好地获得信息并建立联系,人们热切地需要跨越障碍,弥合语言的鸿沟。不同的国家背景、习俗与文化千差万别,而这些与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翻译文本有不可避免的影响。而各个国家有多种不同的语言,对知识的求索呼唤新时代的到来。响应时代的召集令,译者是架设友谊的桥梁,使不同语言的人能倾听彼此的心声。现在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翻译。
众多的翻译理论以现代概念解释语言应用。语言不是一个抽象的系统,它具体而微,小中见大。口译属于交流活动,目标明确,不是语句的简单对接。其文本因语言功能、交流目的、受众和现场氛围有所不同。这需要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标准。从源语言到目标语,为了克服障碍,达到全面理解,译者举足轻重,不可或缺。译出文本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根据工作方法,口译有两种形式: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句式较长,语法相对完整。文本准确复杂,结构严谨,逻辑紧密。同时又语言优美,可读性强。而同声传译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时效性,力求达意,一语中的,能节省宝贵的时间。
本文侧重于探讨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文本的差异。此篇翻译报告基于两篇精选的口译材料:一篇是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的讲话(匡正人类与自然关系,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从中文翻译为英文;另一篇是查尔斯达尔文大学提议成立孔子学院,从英文翻译为中文。两篇材料都分别以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方式翻译,旨在从文本的角度上阐述英汉互译过程中两种翻译方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