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免疫程序的试验研究
【摘要】: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引起的接触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自1926年确认以来,曾经是威胁世界养禽业的重大疾病,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鲜见大规模暴发新城疫的报道,但出现了多次免疫或者高抗体水平下仍然鸡发病的情况。因此,对当前的现场流行株进行分离鉴定、强弱毒鉴别、序列分析及基因型分类等的研究,将有助于持续跟踪毒株的变异规律。另外,根据毒株的变异情况合理选用疫苗及修订免疫程序,对完善ND的防控方案具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本课题无菌采集广西各地疑似NDV感染鸡群病死鸡的病料并接种于10d龄的SPF鸡胚尿囊腔,观察鸡胚病变情况。尿囊液无菌检验后进行血凝试验(HA),然后使用NDV阳性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并采用RT-PCR进行NDV的快速鉴定。结果表明,有11份病料接种的鸡胚尿液均有血凝价,且能被NDV的阳性血清所抑制,不能被禽流感的阳性血清抑制;RT-PCR的结果均能扩增出一条约362bp的NDV特异性目的条带,由此可判定成功地分离到11株NDV。用经典的毒力判断方法即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及1日龄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对分离到的11株NDV分离株分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GXY0803、GXY0903和GXY0904三个分离株为弱毒株,GXN070S9、GXN0710、GXN0711、GXN0712、GXN0713、GXG1003、GXG1004、GXY1011八个分离株为强毒株,结果与本实验室建立的应用PT-PCR鉴定NDV强弱毒方法的结果相一致。然后,对11个NDV分离株F基因分别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表明,强毒株GXN0710、GXN0711、GXN0712、GXN0713、GXN0709、GXG1003、GXG1004和GXY1011在F蛋白裂解位点的序列均为112R/K-R-Q-K/R-R-F117,符合强毒株的特征,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5-99.9%,与GenBank上发表的NDV基因Ⅶ型的参考株DQ485260和GXC1的同源性为94.1%-96.9%,而与弱毒疫苗株LaSota的同源性仅为83.4-84.9%,在系谱进行化树上同属基因Ⅶd亚型;而弱毒株GXY0803、GXY0903和GXY0904在F蛋白裂解位点的序列均为112G/E-K/R-Q-G/E-R-L117,符合弱毒株的特征,3个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7-99.9%,与弱毒疫苗株Clone30和LaSota的同源性为99.7-99.9%,而与基因Ⅶ型强毒株DQ485260和GXC1的同源性仅为84.6-84.9%,在系谱进行化树上属于基因Ⅱ型。
最后,根据本地具体情况本课题分别设计了两组免疫程序,其中试验一:A1组为临床上大公司常用的免疫程序即5d龄使用ND+IB活苗1羽份进行滴眼,10d龄用ND+IB活苗1羽份进行滴眼,同时ND油苗0.4羽份颈部皮下注射,20d龄用NDⅠ系2羽份肌肉注射及ND油苗0.4羽份颈部皮下注射,A2组对比A1组5d龄使用ND+IB活苗2羽份分别进行滴眼滴鼻,A3组与A4组在5d龄加上梅里亚的ND油苗(高力优)0.66羽份,观察早期的保护率差异,A4组在20d龄取消NDⅠ系的注射,A12组为对照组,不免疫任何ND疫苗;试验二:B1组为临床上大公司常用的免疫程序,与试验一的A1组一样,B3组比较B1组在5d龄使用ND+IB活苗2羽份分别进行滴眼滴鼻同时取消20d龄NDⅠ系的注射,B5组与B7组在5d龄加上自家ND油苗1羽份,观察早期的保护率差异,B7组在20d龄取消ND I系的注射,B9组为对照组,不免疫任何ND疫苗。所有试验鸡分别在5d龄、14d龄、21 d龄、28d龄、35d龄、42d龄、49d龄、56d龄、63d龄、70d龄(试验二为66d龄)采取鸡的血清并测定其HI抗体和ELISA抗体,并在14d龄、28d龄、42d龄、56d龄(试验二为14d龄、28d龄、35d龄、66d龄)分别用参考强毒株F48E9和地方分离强毒株GXC1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未免疫ND疫苗的对照组抗体水平从14d龄开始逐渐下降,至35d龄后趋势于0,各攻毒天龄段的攻毒保护率均为0,而免疫组经过弱毒疫苗(2次)结合灭活疫苗(2次)的免疫程序无论5d龄免疫1羽份或2羽分ND+IB活苗,5d龄是否免疫油苗,20d龄是否免疫NDⅠ系,抗体水平变化规律相似,攻毒保护率相似,14d龄时的攻毒保护率绝大部分在80%以上,28d龄之后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0%。
本课题研究的结果表明,近年本地流行的NDV强毒株均属于F基因的Ⅶ型d亚型,实验室建立针对病毒核酸的PT-PCR鉴定强弱毒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成本低的优势,而且避免了使用活病毒操作可能带来的污染的危险。不同免疫程序的比较试验证明,弱毒疫苗(2次)结合灭活疫苗(2次)的程序,对于70d龄前上市的肉鸡而言完全可以保护强毒株的攻击,具有安全、免疫应激小的优势,可在本地的实际养鸡生产中推广应用。
|
|
|
|
1 |
王晓娟;廖晓雁;;肺炎球菌疫苗存在问题的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年01期 |
2 |
陈祝三,何存利,谢琴,史建斌,赵学铭,裴富魁,马学校,雍建华,李宁新,汪娟,赵学强,张波;仔猪猪瘟免疫程序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8年04期 |
3 |
陈世忠,于庆菊,赵志,刘林峰,张海君;猪瘟一次免疫程序值得推广[J];吉林畜牧兽医;1999年04期 |
4 |
徐国臣;李正余;;可靠的猪群免疫程序[J];河南科技;1993年09期 |
5 |
马景臣,韩常全,丁月新,刘洪斌,张勇,张英林,汪萱怡,张玉伟,邢占春,赵卉,孟宗达,徐志一;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年01期 |
6 |
邹艳;10μg和20μg乙型肝炎疫苗两剂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4年05期 |
7 |
索朗斯珠;查果;强巴央宗;纪素玲;何玛利;;藏鸡新城疫免疫程序的研究及预防对策[J];西藏科技;2005年12期 |
8 |
郭焱,郭巍,张应玖;HIV-1核酸疫苗与重组病毒免疫程序的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9 |
王继群,王洪军,吴扬,凡文博,王立强,于淼,殷震;vJ38gag/IFNα-2b基因共表达核酸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07期 |
10 |
李卫东;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两种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比较[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7年02期 |
11 |
刘忠琛;张翠华;;养猪应该咋防疫[J];科技致富向导;1999年08期 |
12 |
王成东;张志和;;大熊猫和小熊猫犬瘟热病与疫苗免疫现状[J];四川动物;2006年03期 |
13 |
张绍志;什么叫免疫程序?[J];广西畜牧兽医;1999年05期 |
14 |
王建武,韩新德,李万猛,丘鹤英;英特威疫苗及免疫程序在肉鸡养殖业上的应用[J];新疆农业科学;1999年04期 |
15 |
韦华姜,陈可毅,程长屏,宁玲忠,张晓梅;仔鸡新城疫免疫程序的比较试验[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5年04期 |
16 |
蔺月英,耿金华,康晓然,刘连庆,张金强,张彦广;新城疫免疫程序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4年05期 |
17 |
江永辉,司建兵,钱志锋,殷学军;种鸡场免疫程序的制订与操作[J];中国禽业导刊;1999年02期 |
18 |
侯晓琪;仔猪猪瘟免疫程序与免疫效果观察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1999年05期 |
19 |
石琴;陆小丽;;鸡新城疫的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1期 |
20 |
张岩;韩光;;电子阅览室U盘病毒免疫程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