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形鲳鲹细菌性病害快速诊断与防治初探
【摘要】:近年来随着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卵形鲳鲹的养殖逐渐出现抗病能力下降,病害发生频繁等问题,病害问题成为制约该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了解广西养殖卵形鲳鲹病害发生情况及提高病害防治能力,开展几方面的研究并得出结果如下:
1.2012年对广西沿海卵形鲳鲹养殖区进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发生细菌病、寄生虫病、神经坏死病毒病和肝胆综合症,共分离保种7种共18株菌,其中创伤弧菌5株、哈氏弧菌4株、海豚链球菌3株、副溶血弧菌2株、费尼斯弧菌1株、巴西弧菌1株、美人发光杆菌2株;研究了卵形鲳鲹临床病害(细菌性肠炎、赤皮、寄生虫病和肝胆综合症等)的防治方法,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2.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中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建立创伤弧菌和哈氏弧菌的双重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创伤弧菌GenBank数据库中的特异性基因溶细胞毒素序列设计引物,哈氏弧菌根据tox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两对引物大小分别为128bp和211bp,可检测创伤弧菌最低浓度为12cfu/m1、哈氏弧菌最低浓度为18cfu/m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快速、省时和省力的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性。
3.通过8种药物对卵形鲳鲹稚鱼的毒性试验,表明各种药物安全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为0.5mg/L、癸甲溴铵复合戊二醛为12.64mg/L、聚维酮碘为38.64mg/L、二溴海因为4.59mg/L、二氧化氯为21.77mg/L、伊维菌素为5.01mg/L、氯氰菊酯为0.044mg/L、伊维菌素和印楝提取物为2.06mg/L。鉴于几种药物对卵形鲳鲹的敏感性及毒性作用大小,建议卵形鲳鲹选择聚维酮碘、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癸甲溴铵复合戊二醛、伊维菌素及伊维菌素和印楝提取物作为病害防治用药,而慎用氯氰菊酯和高猛酸钾。
|
|
|
|
1 |
杜涛,罗杰;卵形鲳鲹与布氏鲳鲹人工育苗的对比研究[J];海洋科学;2004年07期 |
2 |
方永强,戴燕玉,洪桂英;卵形鲳鲹早期卵子发生显微及超微结构的研究[J];台湾海峡;1996年04期 |
3 |
M.C.柯里默
,张建
,周恩华;在中国海南的近海网箱用两种放养密度养殖卵形鲳鲹的生长表现[J];中国水产;2005年02期 |
4 |
张邦杰,梁仁杰,王晓斌,莫介化,毛大宁,张邦豪;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Linnaeus)的引进、咸、海水池养与越冬[J];现代渔业信息;2001年03期 |
5 |
张秋明;李玉壮;;卵形鲳鲹抗风浪网箱健康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
6 |
许海东;区又君;郭志勋;苏友禄;王瑞旋;;神经坏死病毒对卵形鲳鲹的致病性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7 |
方卫东;;鲜杂鱼与配合饲料饲喂卵形鲳鲹对比试验[J];福建农业学报;2005年S1期 |
8 |
陈秀荔;肖群平;陈晓汉;彭敏;李咏梅;;卵形鲳鲹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5期 |
9 |
王江勇;郭志勋;黄剑南;冯娟;;一起卵形鲳鲹幼鱼死亡原因的调查[J];南方水产;2006年03期 |
10 |
罗杰;杜涛;;卵形鲳鲹不同养殖方式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8年01期 |
11 |
齐旭东;区又君;;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J];南方水产;2008年03期 |
12 |
古恒光;周银环;;卵形鲳鲹深水网箱养殖密度试验[J];渔业现代化;2009年04期 |
13 |
黄建盛;陈刚;张健东;施钢;汤保贵;周晖;潘传豪;;摄食水平对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4 |
王刚;李加儿;区又君;王静香;;温度、盐度、pH对卵形鲳鲹幼鱼离体鳃组织耗氧量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1年05期 |
15 |
彭金霞;彭敏;陈秀荔;蒋伟明;杨春玲;李咏梅;;卵形鲳鲹线粒体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与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4期 |
16 |
刘兴旺;王华朗;张海涛;许丹;;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适宜蛋白能量比的研究[J];水产科学;2011年03期 |
17 |
张健东;周晖;陈刚;施钢;汤保贵;潘传豪;吴灶和;;卵形鲳鲹血细胞发生的观察[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6期 |
18 |
黄郁葱;简纪常;吴灶和;鲁义善;余坦健;;卵形鲳鲹结节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9 |
古恒光;周银环;;传统网箱和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的对比试验[J];水产养殖;2009年12期 |
20 |
王刚;李加儿;区又君;胡玲玲;张建生;;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