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在农村教育扶贫中的角色研究
【摘要】: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逐步开展,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育扶贫的目的是通过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知识技能以及文化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减贫。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地方本科院校以定点扶贫、招生倾斜等方式参与农村的扶贫进程,并取得相应的成效。但在扶贫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广西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地方本科院校在农村教育扶贫中的效果,发现本科院校在当地的教育扶贫中参与度较高,但主要依靠定点帮扶的方式。在定点帮扶中存在着对贫困成因和脱贫道路探索不足,扶贫精准度不足的角色错位;以及忽略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角色失位。在非定点帮扶地区存在着扶贫投入少,角色缺位的现象。根据扶贫效果评价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广西地区贫困农民的实际需求、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本文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扶贫角色做出以下定位:(1)农村教育资源的提供者;(2)农村脱贫方式的设计者;(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者;(4)贫困农村和扶贫主体间的联络者。依据角色定位,为完善地方本科院校的扶贫角色,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扶贫的内容、对象、目标设计,扶贫人员与资源的组织,贫困农村的技能培训以及参与扶贫的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