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本文依据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在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1)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成八个大类,即生态旅游企业、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服务、生态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管理者、生态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生态旅游设施、财政状况及收益分配共8个大类。
(2)对8个大类共75项具体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的界定。
(3)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量化和赋分。
(4)采用本评价指标体系以广西十万大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为案例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十万大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尚处于可持续发展中级准备阶段。
本项研究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作用,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较为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
|
|
1 |
张建军;浅谈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辩证关系[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
2 |
黄晓玲,林盛;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内涵实质与基本特征[J];林业经济问题;2003年03期 |
3 |
杨龙,杨继盛;贵州生态旅游浅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4 |
陈孝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02期 |
5 |
李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对策[J];生态经济;2001年12期 |
6 |
娄玉芹,李春生;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2期 |
7 |
梁鸿燊,郑东强,黄世忠,李淑芳;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J];林业科技开发;2004年06期 |
8 |
连玉銮;生态旅游的“小众”模式管窥——从王朗等自然保护区的实践谈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
9 |
黄凤莲,陈桂珠,庄穆煌,夏北成;汕头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前景分析[J];生态科学;2005年01期 |
10 |
李正波;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几点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
11 |
阳柏苏;何平;欧阳志云;;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2 |
张佐;谈谈生态旅游[J];生态经济;2002年05期 |
13 |
石中元;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J];生态经济;1997年06期 |
14 |
陈孝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1年04期 |
15 |
郝晓兰;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J];前沿;2002年10期 |
16 |
耿鹏旭;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以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
17 |
肖扬,杨瑞卿;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则[J];忻州师院学报;2000年02期 |
18 |
周世强;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社区发展相协调的旅游行为途径[J];旅游学刊;1998年04期 |
19 |
耿鹏旭,王卓理;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20 |
肖化顺,方躬勇,陈端吕;湖北自然保护区现状和生态旅游开发对策[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