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县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系统研究
【摘要】:本文以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县级土地资源配置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定义了县级土地资源配置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以运筹学、数学为工具,设计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模型、土地利用规划模型、土地配置方案评价与选择模型,完成了县级土地资源模型系统的构建。最后从武鸣县的实际出发,在全面分析了‘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1997—2002年间在该县开展6年以来土地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土地利用系统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与土地利用的具体目标,构建了该县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型系统,系统输出了几组具有较强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土地优化配置方案。实践证明,这种土地资源配置模型系统是完成土地资源再配置的一种方便、高效的工具和手段,并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研究的方法上,有如下特色:一是对土地资源配置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以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为依据;二是以MATLAB语言为平台,模型的计算避免了复杂、冗长的程序段,仅用简单的程序语句就可以完成且计算准确:如用MATLAB语句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实现对土地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
|
|
|
|
1 |
张光宇;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及优化配置系统结构模型[J];运筹与管理;1998年01期 |
2 |
王岩,周笃珺;兴海县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青海国土经略;2001年02期 |
3 |
任晓华,李劲峰,李军;湖北省土地利用状况遥感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4 |
张泽光;;河北省坝上高原土地资源动态遥感监测[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5 |
蒋国桪;;浅谈长海县陆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6 |
过宝兴;安徽省安庆地区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J];资源科学;1988年01期 |
7 |
苏璧耀;扬州市土地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3期 |
8 |
甘淑,何大明,袁建平;澜沧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背景与土地资源[J];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S1期 |
9 |
彭珂珊;三峡库区土地资源最佳配置之研究[J];国土经济;1999年04期 |
10 |
周廷刚,徐淑琴,郭达志;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1期 |
11 |
董杰;聊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年01期 |
12 |
张殿发,李凤全;吉林省土地资源的障碍因素及防治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3期 |
13 |
安旭东,陈浮,彭补拙;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与策略选择[J];资源科学;2001年03期 |
14 |
顾孟迪
,雷鹏;以土地资源开发推动西部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1期 |
15 |
廖力君,米文宝;银川市土地资源市场化经营方式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6 |
张冠斌,何秉宇,张力猛,曾瑜;省级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实现[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7 |
翁克瑞,严奉宪;土地资源禀赋与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J];农村经济;2004年06期 |
18 |
罗贞礼;基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竞价拍卖政策博弈[J];国土资源导刊;2004年03期 |
19 |
樊万选;;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J];河南国土资源;2006年03期 |
20 |
高增刚;;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优势分析[J];草业与畜牧;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