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银行业必须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并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但在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沉淀的数额庞大的不良资产,大大降低了银行资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也增大了国民经济中蕴藏的金融风险,成为近年来困扰银行经营活动和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与国有企业的高额负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巨额银行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步伐,同时也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因此,如何化解巨额银行不良资产存量以及有效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增量,仍是目前我国银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从分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以及目前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借鉴美国、日本、韩国、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在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上的先进经验和处置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是我国不合理的经济体制以及政府、银行和国有企业关系中的弊端,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所采用的各种处置方式和处置政策虽然能从表面上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存量,但不能防止银行不良资产增量的产生。因此,要完全解决我国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必须同时从体制的改革和方法的创新上着手,采用分层次处置、多种化解方法并存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策略,这才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