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水化学环境下土体细观结构变异分析
【摘要】:城市区域的地下水是城市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最为活跃、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的要素之一,是地质环境中重要的地质营力。城市建设引发的地下水变异,与岩土介质发生长期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着水、土的组份,也影响着水、土的性状。自然界或工程上出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可以通过水土相互作用的研究得到解答。而城市区域水土化学相互作用本质在于地下水环境——结构(组份)——强度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前人对于水土作用作了很多研究,但都局限于宏观现象或工程实例的解析,提出系统化的模拟试验来研究水土作用下土体细观结构变异的并不多见。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土体微结构的发展概况,了解构成土体细观结构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常量元素,了解这些元素在土体中的存在形式和所起的化学反应,分析化学反应变化对土体结构和强度影响;并通过室内试验,借助扫描电镜、CT等观察手段,运用分析化学等科学方法,观察土体在酸碱、阴阳离子溶液等影响因素作用下,土体微结构化学成分质和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的土体结构的变化。用室内理想多元环境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水土作用,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观测土体微观结构,并进行图形化分析,这对于呈现水土作用下的土体细观结构变异,揭示结构变化与强度的关系以及土体本构关系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为下一步进行水土作用的定量化
|
|
|
|
1 |
丁梧秀,冯夏庭;灰岩细观结构的化学损伤效应及化学损伤定量化研究方法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
2 |
张信贵,吴恒,方崇,易念平;水土相互作用与土细观结构变异的X射线衍射分析[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3 |
王立久,曹庆坚;基于网格模型的混凝土细观结构数值模拟[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5年06期 |
4 |
覃伟平;杨新华;陈传尧;;一种快速的三维凸型混凝土骨料随机投放算法[J];水电能源科学;2006年03期 |
5 |
李芬;李之达;龚军安;赵显鹏;;基于CT图像分维估算的沥青混凝土损伤演化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
6 |
孙秋;胡昕;闵紫超;洪宝宁;;单轴应力下水泥土细观结构的演化特性[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7 |
黄炳香;邓广哲;刘长友;;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技术及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4期 |
8 |
徐文杰;胡瑞林;岳中琦;;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9 |
孙志刚;宋迎东;高希光;苗艳;;三维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细观温度场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0期 |
10 |
苏华冰;黄小清;汤立群;刘泽佳;张红;;基于统计孔径的泡沫铝小变形压缩的有限元模拟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23期 |
11 |
何天淳;;建立加气砼直观数理模型的探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92年02期 |
12 |
岳中琦,陈沙,郑宏,谭国涣;岩土工程材料的数字图像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6期 |
13 |
孙志刚,宋迎东,高德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细观温度场计算[J];航空动力学报;2005年04期 |
14 |
于庆磊;唐春安;朱万成;刘红元;梁正召;;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岩石细观破裂力学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6年04期 |
15 |
姬永生;袁广林;刘辉;高立磊;张雯雯;;粉煤灰在水泥和混凝土中应用对改善混凝土细观结构的对比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
16 |
谭祥军;杨庆生;;增强相分布方式对复合材料有效力学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08年01期 |
17 |
张蕊;;基于微观损伤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J];北方交通;2008年02期 |
18 |
姜袁;柏巍;戚永乐;王乾峰;;基于CT扫描数据的混凝土细观结构的三维重建[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9 |
张照辉;;全级配混凝土的细观结构数值模拟[J];山东建材;2008年04期 |
20 |
徐文杰;王玉杰;陈祖煜;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