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的解热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yinhuang Micro-enema,YHCE)的解热作用,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 YHCE 解热时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 COX-1 和 COX-2 mRNA 及蛋白表达的改变,以探讨 YHCE 的解热作用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1. YHCE 的解热作用研究: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体重 190±10g,适应实验环境 3 天后,选取体温合格大鼠,随机分组。以实验前测得的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为大鼠的基础体温。除正常对照组外,每组大鼠均背部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 10m1/kg,致热后 1h 各组分别灌肠给药,并于给药后每隔 1h测肛温 1 次,连续 7h 观察各组大鼠的体温变化。2.YHCE 的解热作用机制研究:动物处理同前。分别于给药后 1h、3h、5h、7h 断头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保存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组化分别按相应的试剂盒说明操作。
结果:1. YHCE 的解热作用研究:两个实验中,与基础体温比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体温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均 P 0.05)。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后,蒸馏水对照组体温明显升高,在给药后 5h 到达发热高峰 (均 P0.01)。阳性药对照组在给药后 1h 至 5h 或 6h,能明显抑制发热大鼠的体温上升(6h P0.05,余均 P0.01)。不同剂量 YHCE 的解热作用实验中,YHCE 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h 至 7h,均能明显抑制发热大鼠的体温上升(7h P0.05,余均 P0.01);给药后 1h 至 4h,YHCE 高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的解热作用相当(P0.05);给药后 5h,YHCE 高剂量组比阳性药对照组的解热作用更明显(P0.01);而给药后 6h、7h,阳性药对照组已无解热作用,YHCE 高剂量组仍有解热作用(6h P0.01,7h P0.05)。YHCE 中剂量组在给药后 1h、2h,能抑制发热大鼠的体温上升(均 P0.05),但解热作用比阳性药对照组弱(均 P0.01);在观察的其他时间内,YHCE 中剂量组的解热作用不明显(均 P0.05)。YHCE 低剂量组在观察时间内,与蒸馏水对照组比较,体温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均 P 0.05)。YHCE 单复方的解热作用实验中,YHCE 组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与上述实验结果相似。黄芩组在给药后 1h 至 5h,能明显抑制发热大鼠的体温上升(5h P0.05,
|
|
|
|
1 |
苏义胜,黄金定;急性血吸虫病三例误诊为伤寒[J];临床误诊误治;1999年03期 |
2 |
岳涛;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10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9期 |
3 |
金伟秋,杨建华,吴鹏兰;发热伴呼吸道感染为主的非典型伤寒早期诊断方法探讨[J];临床医学;2000年03期 |
4 |
张晓敏,马玉玲,肖丽华,刘慧清;小儿支原体肺炎71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00年02期 |
5 |
姜华,王丽霞,傅德芳;银花退热饮治疗小儿上感发热8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6 |
王峰蓉,黄晓军,刘开彦,江滨,陈欢,吴彤,刘代红,鲍立,陆道培;头孢吡肟与头孢他啶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疗效[J];现代实用医学;2004年04期 |
7 |
赵玉男,邢东明,丁怡,潘卫松,王伟,程杰,杜力军;解热复方YL2000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年07期 |
8 |
白中山;柴胡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感冒高热50例[J];河北中医;2005年09期 |
9 |
罗俊明;李羲;谢建勇;;首诊发热之弓形虫病21例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年06期 |
10 |
卢春燕;冀玲;景照峰;张雪;;以发热血尿为首发症状的非何霍金淋巴瘤1例[J];临床荟萃;2006年02期 |
11 |
关富山;;小儿长期发热28例误诊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2 |
李涛;孙羽;王科;胡要飞;王真艳;刘彩霞;;51例川崎病临床分析[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3 |
李艳新;姜德训;上官婉妮;张学兰;吉婷;刘坚;于丽;;以血小板升高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成人斯蒂尔病一例[J];华北国防医药;2007年01期 |
14 |
李丹奇;黄晓英;余世庆;张祖贻;;不明原因发热90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7年04期 |
15 |
方雪娟;王艳;郭洁;;介绍一种简易冰袋的制作与应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7年06期 |
16 |
李自全;蔡伦华;吴万梅;罗洁;;甘温除热法在肿瘤发热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08年07期 |
17 |
楚立云;胡鹤鸣;;药物所致高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21期 |
18 |
王春华;曹佩科;;大青柴银汤治疗小儿上感发热106例[J];光明中医;2010年01期 |
19 |
李昌勤;刘瑜新;康文艺;;达原饮的临床应用概述[J];中成药;2010年03期 |
20 |
安洪泽;;温阳化饮法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验案1则[J];河北中医;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