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深化初中教学体制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构建高效课堂,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输送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贯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理念,教育界的一线教师也在致力于构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271”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271”课堂教学模式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将课堂教学时间、知识难易及学习对象划分为“271”三个部分。教学时间分为:课堂上约20%的时间为老师讲解、引导、点拨,约70%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练习)、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约10%的时间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落实、深化、提高。知识难易大致分为:约20%的知识学生自学完成能够掌握,约70%的知识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是可以掌握的,约有10%的知识是需要老师点拨、讲解之后学生才去理解认知和应用的。学习对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大致呈现为:就一般情况而言,班级约有20%的孩子成绩优秀,表现活跃,学习积极主动,约有70%的学生表现中等,约有10%的孩子为学困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指导。“271”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和应用无疑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学习体系,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但没有担心课堂老师讲解的时间少,而影响到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相反,在该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转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延续良性循环,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研究是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几年来应用“271”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切入点,在介绍该校的师资和基础教学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学校学生和学校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应用“271”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归纳,找出应用“271”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包括深入遵循“271”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优化“271”课堂教学与课本的深度融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认真细化“导学案”的编写,提升教师对“271”课堂教学掌握能力,规范教师在“271”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为了检验其对策的效果,又通过指标选取和测验等方式,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的一些班级进行检验,为了检验数据的具有说服力,我在选择年级和班级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尽力做到避免用来实验班级受到外部的影响因素的干扰。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教师在使用“271”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课前对“271”课堂教学模式在班级的构建情况?应用“271”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细节教师是否把握好等?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笔者认为,在实施“271”课堂教学模式时,立足教材内容,以“三段五步”构建教学框架,即为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操作程序,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导学案,围绕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和当堂检测进行课堂教学。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课题,建议在“27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改变,提高升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规律。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尝试新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案例,在研究中与同仁进行经验交流,也是一种进步,所以笔者对“271”高效课堂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同时也为该县其它科目应用“271”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借鉴和经验,旨在为促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其它学校应用“271”课堂教学模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