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初步研究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对广西农村地区小学体育课程进行了探讨,全文分为:前言、研究对象和方法、广西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沿革、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现状分析、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构建、结束语、致谢、注释、主要参考资料。
本文首先对体育课程的含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课程就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
本文对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历史沿革分两大阶段进行了探讨。第一个大阶段是建国以前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其中第一阶段从广西农村小学体育的萌芽时期至民国时期的小学体育,其中又细分为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广西小学体育的延溯之所以从唐代开始,这是因为广西有记载的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科举制度虽然其目的是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而选士。但是这一制度对推动广西的官学和私学大规模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学校体育的萌芽时期应丛这一时期开始。
且不论清朝统治者的办学目的如何,《奏定学堂章程》把以前自发的、无序的、内容单一的状态上升至制度化的、内容相对丰富的状态,从而确立了小学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可以说《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清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一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史上相对独立的时期。
受欧美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军国民体育之后,广西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开始转向注重人性的自然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注重学生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生活经验。雷沛鸿主持的广西国民基础教育对广西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后的广西农村小学体育又历经了学习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变异时期;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恢复和发展时期。本文在概述这三个阶段课程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建国后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特点。
现行的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继承了建国后小学体育课程的成功之处,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及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强调
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教学,努力以系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来促进学
生的正常发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一课
程也存在诸多不足。理论上的陈旧,忽视人的本质,把体育课变成一种纯生物属
性的改造过程;在课程目标上忽视学生才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过于强调社会需
要;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与广西农村的发展实际、民族生活、
民族文化相脱离;
由于现行的广西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着这些弊端,因而,根据广西农村地区的
实际和特点,构建一个新的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新的小
学体育课程,应该要达到如下目的:第一,既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指导原则和总目
标,又要继承和发扬广西各少数民族本身的优秀文化,结合学校的特点对民族体
育项目进行再创制,使之更符合学校进行教学:第二,要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
服务。从广西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构建新的小学体育课程必须遵循如下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
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想结合的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
结合的原则。
此外,还必须重点解诀如下几个具体问题:更新广西农村学校体育观念;明
确广西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总目标;加强课程内容改革;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
学校体育课程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