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要】:20 世纪后期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现象并行不悖的发展,正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各地那些快速成长的成功区域,通常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从而使该地区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劲、持续竞争优势。因此,特定区域的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一个主题。
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Porter, 1998)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经济中,企业需要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通过伙伴关系的建立,促进信息流动和创造性思维的传递,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对企业及其产品竞争优势独有的好处,不再是传统的自然禀赋等外生因素,而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产业集群战略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模式。世界范围内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往往跟经济发达地区结合在一起。我国产业集群的出现比我们认知的要早,现在他们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己经到了我们无法在忽视他们的地步,越来越多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产业集群积聚的一些中小企业,能够通过积聚获得竞争优势,呈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当前我国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参与国际化的竞争,都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卓越的经济贡献正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产业观,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再局限于个别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而应扩展到产业集群层面。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优选择。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又起着促进作用。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互动关系,这个的互动是一种良性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壮大发展的过程。亦即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形成,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反作用于产业集群,为产业集群形成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产业集群
|
|
|
|
1 |
李超;朱祖平;;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振兴三明工业基地的道路选择[J];价值工程;2006年01期 |
2 |
洪燕;;制度集聚:我国高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新解释——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6年04期 |
3 |
陈柳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4期 |
4 |
;工业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1期 |
5 |
张晓晨;;济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存在问题探究[J];中国商贸;2009年14期 |
6 |
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年02期 |
7 |
魏守华,邵东涛;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06期 |
8 |
李如义;复兴武汉——武汉二十一世纪可能崛起成为世界十大超级城市[J];湖北财税;2003年17期 |
9 |
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
10 |
胡昱,刘文俭;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以青岛电子家电业为例[J];桂海论丛;2003年06期 |
11 |
熊晓云,张金隆;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的科技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5期 |
12 |
王家新,姜德波;以集群理论指导地区产业分工[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S2期 |
13 |
刘斯康;产业集群理论对实施产业布局的启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4 |
胡昱,刘文俭;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以青岛家电电子业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
15 |
;问题关注[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49期 |
16 |
冯德连,张兴云;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集群化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7 |
许正中,许铭桂;我国城市经营应注意的问题及关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
18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题研讨会把脉开发区走向——转型产业集群 追求双生态发展[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20期 |
19 |
梅综;杜钰洲在“2004‘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贸易与发展会议”上强调 集群产业应融入国际纺织供应链[J];纺织信息周刊;2004年37期 |
20 |
本刊编辑部
,何焱
,李武;西樵展示一个创新平台[J];中国纺织;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