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阵痛中涅槃
【摘要】:
新时期之初,知识分子终于恢复了社会代言人的身份,以精英的姿态参与社会改革,重新彰显自己的价值。然而到了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发展,知识分子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为社会“代言”的时代已经过去,知识分子被拉下了神坛,在利益与欲望中徘徊、挣扎、反思。
在对这一时期作家作品的对比中发现,阎真的作品最能引发我的思考,他先后创作的三部作品《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深刻细致的反映了知识分子坚守、彷徨、挣扎、反思的这一特征。本论文主要围绕这三部作品,通过对三部作品的文本解读,来分析论述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意识。
阎真的小说反映了知识分子由崇高坚守到徘徊,再由徘徊到彻底放逐的过程。反映了传统知识分子在消费时代奄奄一息。难道知识分子真的已经“死亡”?对社会的良心、关怀是知识分子的“魂”,这一点,知识分子不会丢失也不可能丢失。知识分子要实现突围,首先应该正确的给自己定位,他们应该是社会的“眼睛”,而不是社会的“指挥家”,“只有捍卫了知识上的自主性,才有可能从自主性出发,介入公共生活,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也就是说首先是一个“知识人”,然后再成为一个“道德人”,这样才能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