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唑衍生物热分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方法和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深入详细地研究了四种5-取代-1-H-四唑衍生物(5-NO_2-1-H-四唑,5-NH_2-1-H-四唑,5-H-1-H-四唑和5-N_3-1-H-四唑)分子的单分子热分解反应机理。
借助于VASP程序包,我们分别对不同温度下的反应轨迹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用Gaussian 98程序在B3LYP/6-31G(d)的水平上优化了28个过渡态和32个极小点结构,相应的高精度单点计算则分别在MP2/6-31G(d,p),MP4/6-31G(d,p)和CCSD(t)/6-31G(d,p)水平上进行。得到的能量和其他的高级计算均能较好地吻合。此外,还在HF/6-31G(d)水平下计算了6个过渡态和8个极小点的优化构型。理论计算得到的反应通道包括:5-NO_2-1-H-四唑分子的四条热分解反应途径、5-NH_2-1-H-四唑分子的三条热分解反应途径、5-H-1-H-四唑分子的六条热分解反应途径以及5-N_3-1-H-四唑分子的三条热分解反应途径。结果表明,四种衍生物热分解的主要反应途径都是直接开环反应。根据反应活化能对它们的感度进行排序,得到了与实验撞击感度结果完全一致的结论,证明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良好的平行关系。这对于四唑衍生物的起爆机理以及新型安全钝感起爆剂的设计和合成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
|
|
1 |
王积森;张洪云;张国松;孙金全;刘美淋;;分子模拟中碳纳米管模型建立原理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11期 |
2 |
林治华;王槐亮;唐艳;吴玉章;;计算机辅助筛选酪氨酸激酶相关蛋白TRP-2 CTL模拟表位[J];化学学报;2007年08期 |
3 |
李春喜,李以圭,杨林昱,陆九芳;氯化钠水溶液的Monte Carlo分子模拟研究[J];化学学报;2000年11期 |
4 |
郭玉宝,杨儒,曹维良,张敬畅;甘氨酸在纳米碳管中的吸附及性质的分子模拟[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5 |
孙炜,陈中,黄素逸;模型流体扩散系数与温度关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6 |
张阳,杨基础,于养信,李以圭;分子模拟在超临界流体领域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5年06期 |
7 |
曾勇平;闵元增;居沈贵;;分子模拟在脱硫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6年04期 |
8 |
陈博;陈云飞;;受限于平行硅板中水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
9 |
董秋静;夏修旸;郑建伟;汤嘉陵;;新型无铬鞣剂的分子尺寸与鞣革收缩温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皮革;2007年03期 |
10 |
邵庆;吕玲红;陆小华;魏明杰;朱育丹;沈文枫;;纳米受限下溶质水化结构的分子模拟(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3期 |
11 |
许辉;刘清芝;胡仰栋;刘美慧;;气体在水中扩散过程的分子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年02期 |
12 |
吴彬;罗运军;;超支化聚氨酯与线型聚氨酯共混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分子模拟[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7期 |
13 |
刘艳杰;高影;孙秀云;;H-STI分子筛吸附特性的模拟研究[J];化工科技市场;2010年12期 |
14 |
郑燕升;卓志昊;莫倩;李军生;;离子液体的分子模拟与量化计算[J];化学进展;2011年09期 |
15 |
孙振范;微机Windows9X平台上的分子模拟技术[J];化学通报;2000年03期 |
16 |
周涵,贺鹤明,景振华,许明春;模板剂类型对TS-1分子筛晶粒形状影响的分子模拟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1年03期 |
17 |
曹斌,高金森,徐春明;分子模拟技术在石油相关领域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4年02期 |
18 |
庄文昌,陈晓,杨春杰,王庐岩,柴永存;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AOT/水层状溶致液晶的有序性(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
19 |
郝雅琼;王立旭;马立军;吴玉清;刘俊秋;罗贵民;杨光弟;;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05期 |
20 |
孙淮;武传杰;李晓锋;戴建兴;;基于第一原理力场预测热力学参数的探讨[J];化工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