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估计与决策融合
【摘要】: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两大类:估计融合,决策融合。在估计融合问题中,讨论了估计融合的中心式,分布式和混合融合结构;介绍了三种结构的统一线性模型和基本框架及中心式,分布式融合律;研究了分布式与中心式对线性无偏估计(BLUE),最优加权极小方差估计(WLS)性能比;给出了最优分布式与中心式性能等价的充要条件和分布式融合与中心式融合相对效率比的测度量。文还研究了扩展遗忘因子递推LS估计方法,解决了卡尔曼滤波存在的问题,此估计方法同样具有分布式最优融合律,且存在递推算法。
在多传感器决策融合问题中,研究了相关观测噪音情况下多传感器Neyman-Pearson型序贯判决;得出了固定融合率下的最优传感器压缩率。它是固定融合率下,新型中心式Neyman-Pearson型序贯判决结果的扩展。新判决方法与传统Wald序贯判决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更充分利用两个允许犯错误概率,使停时期望更小;
◇确保判决停时依概率1存在有限上界。
计算机模拟结果对理论分析是有力的例证。
|
|
|
|
1 |
张亮;田松;张凤鸣;惠晓滨;;集成神经网络的飞机作战效能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年12期 |
2 |
张选平,秦国强,杜玉平,覃征;基于多Agent偏好的决策信息融合[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年05期 |
3 |
沈永增,陈勇;基于小波子图和决策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4 |
方敏,王宝树;基于进化策略的多传感器雷达辐射源目标识别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2期 |
5 |
黄知涛,周一宇,冯道旺,姜文利;基于动态权的决策融合在雷达组网检测低RCS目标中的应用[J];信号处理;2000年03期 |
6 |
胡丰全;赵群飞;;决策融合算法在车辆类型判断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1期 |
7 |
陈瑶玲;杨鉴;;基于多特征和多分类器融合的语种识别[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25期 |
8 |
黄涛,夏佩伦;潜艇多信息源目标融合识别模型[J];兵工自动化;2004年03期 |
9 |
汤凯;刘济科;;机械系统损伤定位集成神经网络的决策融合新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年10期 |
10 |
康红艳;欧阳宁;;基于多类SVM和D-S证据理论的决策融合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年06期 |
11 |
彭敏放,何怡刚,王耀南;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J];微电子学;2005年02期 |
12 |
胡学海;王厚军;古天祥;;基于信息素择优的自适应决策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6期 |
13 |
李相平;段鲁生;吴魏;杜镇奇;;主被动双模复合导引头决策融合方法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08年01期 |
14 |
范波;;基于TBM模型的多Agent决策融合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9年15期 |
15 |
钟荣清;李静;;一种基于决策融合的三维人脸识别新方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4期 |
16 |
楼少敏;朱彦;俞晓群;;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织物疵点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丝绸;2011年06期 |
17 |
王加阳;王国仁;;基于粗集的多知识库决策融合[J];控制与决策;2007年06期 |
18 |
郑光勇;马飞;陆洪涛;;干扰条件下飞机对雷达网的突防能力[J];舰船电子对抗;2008年02期 |
19 |
王声才;李艾华;肖秋生;王涛;;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区域决策的距离均值融合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
20 |
米爱中;郝红卫;郑雪峰;涂序彦;;一种自整定权值的多分类器融合方法[J];电子学报;2009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