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横缝高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湾、溪洛渡等一批300米级世界超高拱坝即将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建设。这些大坝所在地区山高谷深,岸坡陡峻,河道狭窄,地处高地震烈度区,高坝的抗震性能关系到下游广大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考虑地震因素成为大坝设计中的控制工况。拱坝是分段浇筑的、各坝段之间沿拱向设有均匀排列的伸缩横缝。由于地震作用时的动拉应力将抵消并超过静载作用下的压应力,导致横缝面沿法向张开,加上地震的交变作用,横缝可能会呈现反复的“渐开渐合”现象。横缝张合效应将削弱大坝的整体刚度、延长其振动周期、引起显著的应力重分配。因而横缝的非线性特性是高拱坝地震反应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动力分析模型中合理计及这类非线性特性具有特别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意义。
以高278m的溪落渡拱坝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考虑横缝张开、行波效应等复杂因素的非线性动力分析。基于流固耦合理论,推导了可压缩水体的耦合有限元方程。为适应有横缝高拱坝非线性分析的复杂性,采用不可压缩水体和无质量地基假定进行有限元处理,以水体附加质量和地基附加刚度近似代替水体和地基的影响,通过静凝聚提高计算效率。论述了三维Fenves缝单元模型及缝单元的本构关系,可用以模拟横缝的张开、闭合和滑移,并可考虑缝面的初始压力和抗拉强度。为有效控制误差的传递,提高计算精度,对Wilson-θ法进行改进并分析了改进Wilson-θ法的稳定性。鉴于横缝非线性数值分析需要在每一时间步内迭代多次,推导了Newmark常加速度增量平衡方程及其等效迭代格式。对行波理论进行了阐述,用单向行波模式分析了整体坝的动力反应。对比了横河向和顺河向行波输入时坝体位移、应力的反应和分
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布异同。研究了溪落渡分缝拱坝的地震反应。分析了整体坝和分缝坝地震反
应的异同,得出分缝坝较之整体坝在加速度、应力的大小与分布上的诸多不
同点:分析了水深对有缝拱坝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出分缝坝在不同水深下缝
的张开深度、宽度和频次的一系列结论。分析了分缝坝行波地震输入的地震
响应,比较了常规均匀输入和行波输入,行波不同输入方向对应力的大小和
分布,缝的张合深度和宽度、缝的张合时序等诸多方面的表现特性。通过以
上分析,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主要结论:
1.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在高拱坝流固耦合动力分析中,水体不可压缩和无
质量地基假定可显著地消减方程复杂度和计算工作量,但带来的数值误
差较小。
2.改进了wilson习法,在国内外首次分析了改进了wilson习法的数值稳定性,
证明了改进ilsonE法与wilson习法具有相同的稳定性,用改进wilson习
法求解线性整体坝是可行的。提出了增量形式Newmark法的等效迭代格
式,该等效格式求解分缝拱坝非线性问题简便可行。
3.进行了顺河向常规输入情况下整体坝和分缝坝两种计算模型的抗震动力
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分缝坝由于缝的开合,其横河向和顺河向的
加速度要大于整体坝,同时,分缝坝本身的横河向加速度有可能大于顺
河向加速度。在靠近基础的部位,两种计算模型的动拱应力改变不大,
但动梁应力变化明显。分缝坝较之整体坝,上游坝面明显表现出总拱应
力下降,总梁应力增加的趋势;而对下游坝面,其总压应力梁向增加,
拱向减小,而总拉应力的梁向和拱向则增有减。整体坝的控制拉应力出
现在下游顶拱的梁向,控制压应力出现在上游顶拱的拱向;分缝坝的控
制拉应力出现在上游坝底的梁向,控制压应力却出现在下游坝底的梁向。
4.研究了不同水位有缝坝在常规地震输入情况下横缝的开合规律和应力反
应特点。无论运行低水位还是正常蓄水位,横缝张开最深最宽的是上游
坝面中缝,张开宽度从中缝到边缝依次减小;正常蓄水位时缝的张开宽
度明显小于运行低水位时缝的张开宽度。从控制裂缝张开深度和宽度的
角度而言,低水位是控制工况;而从坝体应力的角度考虑,高水位是控
制工况,
5.深入研究了整体坝在常规输入和行波输入两种地震输人方式下的动力反
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应。行波横河向输入时顺河向位移反应在拱冠梁处有所增大,其它点有
所削弱:行波J’顷河向输入时非拱冠梁节点的横河向位移反应有所削弱。
常规输入时,顺河向输入较横河向输入的应力反应大,说明常规输入时
的控制方向是顺河向。但在行波输入时,行波横河向输入的应力反应比
行波顺河向输入时大,说明行波输入的控制方向是横河向。
6.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分缝坝行波输入的抗震分析,研编了计算程序,深
入研究了常规输入与行波输入两种地震输入方式对有缝高拱坝地震响应
的影响。行波顺河向输入时缝的张汗宽度普遍大于常规顺河向输入时的
张开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V642.4
|
|
|
|
1 |
张楚汉,王光纶,李未显;地基弹性与惯性对拱坝振动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3期 |
2 |
赵崇斌,张楚汉,张光斗;映射动力无穷元及其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7年03期 |
3 |
宋崇民,张楚汉;水坝抗震分析的动力边界元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4期 |
4 |
阎承大,张楚汉;拱坝地震动水压力分析的配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4期 |
5 |
陈厚群,李德玉,胡晓,侯顺载;有横缝拱坝的非线性动力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4期 |
6 |
杜修力,陈厚群,侯顺载;拱坝系统三维非线性地震波动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3期 |
7 |
林皋,朱彤,林蓓;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8 |
赵光恒,杜成斌;分缝结构的非线性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1994年03期 |
9 |
杜成斌,马良筠,任青文;有缝高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10 |
赵光恒,杜成斌;分缝拱坝的地震响应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
|
|
|
|
|
1 |
李学文,徐孜孜;三维摩擦接触问题的一种混合迭代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2 |
林皋,周晶,胡志强;丰满大坝抗震安全性评价[J];大坝与安全;1999年03期 |
3 |
杜俊慧,胡进华;三峡工程深孔孔口应力分析与配筋设计研究[J];大坝与安全;2004年04期 |
4 |
菊平;水轮机和发电机振动及主轴摆动的原因与对策(续前)[J];东方电气评论;2000年02期 |
5 |
周晓泉,瞿伦富,吴玉林;水轮机蜗壳和固定导叶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01年01期 |
6 |
;研究弹性体振动的一种模型试验方法——直接摄影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2年01期 |
7 |
廖振鹏;无限弹性介质中暂态标量波问题的有限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2年04期 |
8 |
张楚汉,王光纶;论拱坝抗震[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6年04期 |
9 |
赵崇斌,张楚汉,张光斗;映射动力无穷元及其特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7年03期 |
10 |
宋崇民,张楚汉;水坝抗震分析的动力边界元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4期 |
|
|
|
|
|
1 |
陈厚群,李德玉,胡晓,侯顺载;有横缝拱坝的非线性动力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4期 |
2 |
杜修力,陈厚群,侯顺载;拱坝系统三维非线性地震波动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3期 |
3 |
倪汉根,韩国城;用有限点法计算坝面振动水压力[J];大连工学院学报;1978年04期 |
4 |
赵光恒,杜成斌;分缝结构的非线性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1994年03期 |
5 |
夏颂佑;张楚芳;张鸣岐;;动态结构模型相似条件若干问题的探讨(兼对“研究拱坝振动的模型相似律”一文的几点讨论意见)[J];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
6 |
廖振鹏,黄孔亮,杨柏坡,袁一凡;暂态波透射边界[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4年06期 |
7 |
赵崇斌,张楚汉,张光斗;用无穷元模拟半无限平面弹性地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
8 |
张楚汉,赵崇斌;用无穷元研究断层对重力坝地基应力的影响[J];水利学报;1986年09期 |
9 |
赵崇斌,张楚汉,张光斗;用无穷元模拟拱坝地基[J];水利学报;1987年02期 |
10 |
杜成斌,赵光恒;带横缝拱坝的非线性地震响应[J];水利学报;1996年05期 |
|
|
|
|
|
1 |
陈厚群,李德玉,胡晓,侯顺载;有横缝拱坝的非线性动力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4期 |
2 |
陈观福,徐艳杰,张楚汉;强震区高拱坝横缝配筋抗震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3 |
尚泽宇;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横缝渗漏水处理[J];中国水利;2003年05期 |
4 |
沈寿材;;基于FWD的沥青路面横缝注浆处治效果分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5 |
林皋,胡志强,陈健云;考虑横缝影响的拱坝动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
6 |
陈观福,张楚汉,徐艳杰;小湾拱坝跨横缝抗震钢筋的影响因素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1期 |
7 |
景书达,高建中;温泉堡水库碾压混凝土拱坝横缝设计与灌浆[J];水利水电技术;1998年07期 |
8 |
韩晓凤,张仲卿;高碾压混凝土拱坝横缝开度对拱坝安全的影响[J];红水河;2002年01期 |
9 |
赵小莲;张仲卿;;水平层缝和横缝对锦屏高拱坝结构响应的研究[J];人民长江;2008年05期 |
10 |
刘云;董荭;;有横缝混凝土重力坝接触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