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碳素材料表面界面特性与血液相容性关系的研究
【摘要】:
生物碳素材料以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减摩耐磨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考虑到植入材料与血液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材料的表面,因此人们试图通过对生物材料表面界面特性进行表征,探讨这些参数与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关系,从而为材料设计中构成成分的选择和材料制备中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的控制提供依据。
本文就是通过对生物碳素材料的表面特性表征和血液相容性评价,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来探讨这些表面参数和血液相容性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求影响生物碳素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首要因素,并对生物碳素材料表面界面特性对其血液相容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
本文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粒子束增强沉积技术(PⅢ-IBED)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MPCVD)制备金刚石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润湿角检测技术监测生物碳素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含氢量、杂化比和表面能量等性质,利用体外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消耗率和溶血率对所制备的生物碳素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评价。
为了探讨在众多的表面界面参数中,哪些是主要参数,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参数对血液相容性影响大,哪些参数发挥的影响小;哪些参数对结果起到
生物碳素材料表面界面特性与血液相容性的关系
强化作用,哪些参数对结果加以抑制。所以最后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两者之间的
相关关系,并从机理上对这些表面界面参数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探
讨,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定量的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本文得到结论如下:
(a)类金刚石的厚度与Sp,的含量成正比,厚度增加sp,成分增加。氢原
子的引入有利于sp3结构的形成。
(b)邓氏关联度不宜用于分析多目标决策的因素分析问题,本文采用的
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能够克服邓氏关联度的缺陷,用于多目标决策因素
分析得到较好的效果。
(c)含氢量是影响生物碳素材料抗凝血性能的首要因素。生物碳素材料
表面界面特性与抗凝血性能的关联程度依次是:
含氢量界面张力色散极性比表面粗糙度杂化比习隋界表面张力
(d)表面粗糙度是影响血小板粘附或者凝聚的首要因素。生物碳素材料
对血小板粘附或聚集影响程度依次为:
表面粗糙度临界表面张力色散极性比界面张力杂化比含氢量
(e)界面张力是影响红细胞的首要因素。生物碳素材料对溶血率影响程
度依次为:
界面张力杂化比表面张力含氢量色散极性比习临界表面张力
(f)纤维蛋白原向生物碳素材料表面转移电子的能力是另为一个需要来
表征和评价的重要表面参数
(g)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生物碳素材料应该具有以下性质:表面张力
极性分量高、光滑表面、含氢量和sp3成分适当,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在一定
的血液相容性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318.08
|
|
|
|
1 |
肖铁卉,李晶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2 |
刘贵昂,王天民,王欲知;类金刚石薄膜的辐照及其发展[J];材料导报;2000年12期 |
3 |
李学全;灰色关联度量化模型的进一步研究[J];系统工程;1995年06期 |
4 |
陈俊英,杨萍,冷永祥,孙鸿,黄楠;掺杂氧化钛薄膜的制备与血液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02期 |
5 |
王春仁;生物材料表面血浆蛋白的吸附[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年06期 |
6 |
胡国栋;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评价[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年06期 |
7 |
王传华,冷希岗;生物材料诱发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8年01期 |
8 |
孟波,王浣尘,付微;一种有限方案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J];控制与决策;1993年05期 |
9 |
唐五湘;T型关联度及其计算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1期 |
10 |
肖新平,谢录臣,黄定荣;灰色关联度计算的改进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5期 |
|
|
|
|
|
1 |
朱明华;;运用聚合物表面模型作为生物膜[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9年06期 |
2 |
奚廷斐,王春仁,田文华,雷学会;四种国产嵌段聚醚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评价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9年04期 |
3 |
汤顺清,黄鹏,岳中仁,周长忍,邹翰;碳基纤维表面改性及血液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
4 |
许建霞,王春仁,奚廷斐;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体外评价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5期 |
5 |
刘敬肖,杨大智,梁成浩,郭亮,孔力,蔡英骥;316L 不锈钢表面电镀Rh膜的腐蚀行为及血液相容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2期 |
6 |
李伯刚,尹光福,康云清,郑昌琼,何欣亭;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与蛋白吸附的关系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4期 |
7 |
易树,尹光福;生物材料表面界面特性与其血液相容性的关系[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年02期 |
8 |
屠美,牟善松,周长忍;基材与液晶种类对液晶复合膜血液相容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9 |
侯晓彤,蔺嫦燕,吴广辉,李冰一,王璟;XZ-IIA型轴流血泵血液相容性的研究[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5年03期 |
10 |
杨越冬;于九皋;周永国;啜惠民;王东妮;;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