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授权期的有效管理研究
【摘要】:
专利授权期是专利审查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实质是从产权角度出发,对发明主体的激励和技术创新社会效益之间权衡的一种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国专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两次修改后的《专利法》与WTO规则下的Trips协议基本一致,但是专利保护水平和专利审查制度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待审查的专利积压量逐年增加已不适应技术创新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打击了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产权化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
本文界定的专利授权期是指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期限,不考虑存在复审程序的专利审查时间。适时的专利授权期能够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增加社会剩余之间取得均衡。专利授权期过长,弱化企业创新成果产权化的积极性,增加重复投资,减少社会剩余;专利授权期过短,缺少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最终影响社会剩余。
本文通过专利检索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数据整理,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专利授权期年度变化呈U型分布;总结出影响专利授权期的专利审查制度因素、企业专利行为因素和专利社会效益因素;并用技术创新学、运筹学、博弈论进行确定专利授权期的方法尝试,把技术创新过程视为多阶段动态规划过程,把企业间的专利竞争抽象为Stackelberg模型,设计出最优专利授权期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分析技术创新速度与企业获得专利权、企业成本结构与专利社会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信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专利局设计专利审查制度和企业制定专利战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