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催化剂中作用的研究

钟赤锋  
【摘要】: 本文立足于丙烯聚合用催化剂的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氯化镁负载四氯化钛催化剂中内外给电子体、助催化剂和聚合温度对聚合行为,聚合机理,以及聚丙烯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采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晶分级分析(CRYSTAF)、高温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等规聚丙烯(即沸腾庚烷不溶部分)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晶性能、熔融行为和微观序列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9,9-双(甲氧基甲基)芴(BMMF)为内给电子体和不加入内给电子体三种催化剂在无外给电子体时聚合性能,以及得到聚丙烯的等规度(即沸腾庚烷不溶物占的比例),等规聚丙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微观结构,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内给电子体对等规聚丙烯分子链序列结构有很大影响,BMMF催化剂、DIBP催化剂和无内给电子体催化剂聚合得到的等规聚丙烯序列规整度、结晶能力和熔点依次下降。对BMMF催化剂,研究发现,当烷基铝为Et_3Al时,铝钛比增加,等规度和活性明显下降。当烷基铝i-Bu_3Al时,铝钛比增加,等规度略微下降,但其活性增加。 研究了DIBP,BMMF为内给电子体和无内给电子体三种催化剂,在加入各种 外给电子体时聚合性能,以及得到聚丙烯的等规度,等规聚丙烯的分子量及其 分布,微观结构,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1)对三种不同的催化剂,加 入各种外给电子体,均能提高等规聚丙烯中高规整性组分的比例,提高聚合物 的结晶能力和熔点。(2)对二醚BMMF催化剂加入各种外给电子体,活性会明显 下降。 首次研究BMMF为内给电子体催化剂的高温聚合。研究了在没有外给电子体 条件下,不同聚合温度,不同烷基铝和铝钦比对催化剂的活性,聚合物分子量 及其分布和聚合物等规度的影响。研究表明:(l)聚合温度升高,聚丙烯等规 度和分子量一般都下降。但聚合温度为100℃,铝钦比低时,得到的聚丙烯分子 量比70℃高;这是由于高温聚合时烷基铝的用量对分子量大小有重要影响。(2) 烷基铝为Et:Al,IOOaC聚合时,活性(13 100 gpp/9 Tih)远小于700C;烷基铝 量增加,活性(10 700 gpp/9 Tih)和等规度(84%)明显下降。(3)烷基铝为 i一Bu;Al,I000C聚合时,活性与700C相同(22000 gPP/9 Tih),等规度也达到90%; 烷基铝量增加,活性(27 000 gPP/g Tih)和等规度(91.5%)略有提高。这一发现 对丙烯超临界聚合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对不同聚合温度得到的等规聚丙烯微观 结构的研究发现:(1)聚合温度越高,得到的等规聚丙烯的序列规整度反而越 高;CRYSTAF结晶分级分析的结果表明这是由于聚丙烯中较高序列规整度的组分 比例增加所致。(2)聚合温度升高,等规聚丙烯2,1不规则插入几率减少。(3) 烷基铝为Et3AI,高温聚合得到的等规聚丙烯熔点虽然序列规整度高,但等温结 晶熔点却较低;进一步研究证明是由于Et3AI分解的乙烯参与丙烯共聚,从而导 致等规聚丙烯熔点明显下降。 对高温聚合得到的聚丙烯各种端基的研究发现,聚合温度为100’C时端基为 乙基、异丁基、2一丙烯基:而聚合温度为1200C时,聚丙烯的端基为乙基、2一丙 烯基。这些结果表明,没有氢气,聚合温度100℃时链终止方式主要是向烷基铝 转移,120℃链终止方式主要是p一H消除反应为主。这些研究结果为新型丙烯高 温聚合用催化剂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研究了多种结构的二醚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仅要考虑二醚 的取代基团的大小,而且也要考虑影响二醚中两个氧原子与氯化镁络合所需的 条件,如两个氧原子的距离等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连鹏;吕占霞;王玉荣;李杨;吴春红;程巧焕;;丙烯与丁二烯共聚合[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6年01期
2 ;丁二烯—丙烯交替共聚橡胶的研究(四氯化钛—三异丁基铝—二苯甲酮体系)——Ⅱ、影响催化效率、聚合物特性粘度及丙烯结合量的因素[J];合成橡胶工业;1978年03期
3 王志武,李天益,高明智,谭忠;用于丙烯气相聚合工艺的NG催化剂的研究[J];石油化工;2003年09期
4 周新华,涂伟萍,夏正斌,文秀芳;水性双组分聚氨酯用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合成[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4年02期
5 肖慧萍,曹家庆;水性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钟赤锋;高明智;毛炳权;;丙烯聚合用TiCl_4/MgCl_2催化剂的研究——聚合温度和烷基铝的影响[J];高分子学报;2006年01期
7 杨颖韬,吕俊民;丙烯和1-己烯共二聚的初步研究[J];分子催化;1988年04期
8 于国滨,竺佩琦,张建纲;降低聚丙烯装置主催化剂消耗的措施[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4年04期
9 陈蕊,谢本恒,谢美然,伍青,林尚安;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无规弹性聚丙烯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年07期
10 李中华,赵梅枝;外交联型聚丙烯酸酯-苯乙烯防水涂料的合成研究[J];河南建材;2001年04期
11 凌永泰;谢伦嘉;;新型MgCl_2负载钛催化剂在丙烯聚合中的应用[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0年03期
12 焦书科,余鼎声,戚银城;以氯代钒酸酯-三异丁基铝催化体系合成丁二烯-丙烯交替共聚物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2年01期
13 张凯,吕俊民;三氟戊二酮镍-烷基铝催化丙烯线性齐聚反应[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14 ;国外信息[J];广州化工;1994年02期
15 杨;氧对离子化辐射引发的聚丙烯降解的影响[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94年04期
16 葛蓉;影响7385聚氨酯涂料固化的主要因素[J];上海涂料;1994年01期
17 李勇,邴娟松,谢光华;rac-Et(Ind)_2ZrCl_2/MAO催化丙烯/1-辛烯共聚合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6年04期
18 王征粹;丙烯酸—聚氨酯混杂物[J];上海涂料;1996年03期
19 戴湘琴,黄绍钧;香烟滤材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结构与物性的研究[J];塑料工业;1997年02期
20 王志伟,刘炎武,付占军,范震宇,王世云,武振林;T─907与TC─22型脱硫剂在丙烯原料精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义;窦雪峰;熊国辉;张铭辉;韦德帅;;球形MgCl_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国春;刘海;刘爱林;;间歇本体法聚丙烯反应后低压丙烯气回收精制[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唐华荣;;苯酚生产技术的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春盛;倪明刚;危大福;胡福增;郑安呐;;线性聚丙烯双螺杆挤出发泡的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诗彪;张维庆;张儒祥;陈贞干;;UG型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张银龙;刘盛林;陈福存;曹祖宾;徐龙伢;王清遐;;从催化裂化干气中吸收丙烯[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文宾;崔传义;张金荣;;系列丙烯净化剂的开发及应用[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淼;曹传景;张际哲;王野;张庆红;万惠霖;;以杂多金属氧酸盐为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反应[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9 董光斌;;锰系脱氧剂再生过程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丽;叶丽萍;应卫勇;房鼎业;;不同硅铝比HZSM-5催化剂甲醇制丙烯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赤锋;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催化剂中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吴思忠;新型镍、钴配合物体系催化的丙烯二聚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朱银邦;负载化茂金属催化剂及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王军;用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塑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王洪军;分离丙烯中微量水分复合膜的制备及渗透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徐人威;氯化镁负载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程卯生;芳基丙酮、丙烯酰胺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寄生虫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8 张延武;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聚合法制备及其表征[D];浙江大学;2004年
9 闫海生;丙烯环氧化钛硅沸石催化剂的研制、评价及反应过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陈英姿;超声作用对聚苯乙烯和聚丙烯以及聚丙烯共混填充体系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英新;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共聚树脂的合成和表征[D];浙江大学;2004年
2 赵俊杰;济炼聚丙烯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贾鹏涛;PP/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4 罗焕;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5 曹建红;微细滑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晶行为[D];中南大学;2004年
6 曹志海;丙烯酰胺双水相聚合[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连鹏;乙烯或丙烯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及其功能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李有林;乙酸和丙烯合成乙酸异丙酯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振卫;丙烯酰胺类单体的反相乳液聚合[D];河南大学;2001年
10 王东庆;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展 通讯员 谢辉;氯丙烯高温易变色难题得到解决[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钱伯章;九江石化聚丙烯效益领先[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晁璇 温志新;燕化聚丙烯产能将进一步提升[N];中国石化报;2004年
4 苏焕琳;九江聚丙烯国内同类装置效益领先[N];中国石化报;2005年
5 记者 武从端 贾超时;大庆炼化聚丙烯迈向世界级[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卞海珠;丙烯超临界聚合试验取得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勇立潮头铸辉煌[N];中国审计报;2005年
8 饶兴鹤;亚洲丙烯价格继续小幅上涨[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朝阳;四大需求驱动丙烯酸市场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10 华巩;今年欧洲丙烯市场将继续紧张[N];中国贸易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