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酮的硅腈化反应研究
【摘要】:氰醇是合成一些多官能基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手性氰醇还是不对称合成中
的重要手性源之一。酮的不对称硅腈化反应作为制备光学活性氰醇的直接而有效
的方法之一,已被广泛接受。本研究运用了酚类氮氧化合物作为添加剂的活化策
略,建立了以 salen 钛络合物、酚类氮氧化物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并将它们成功
应用于酮的不对称硅腈化反应。
合成了21个手性配体和14个非手性氮氧化物,并应用于酮的不对称硅腈化
反应。经过条件筛选与优化实验,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
10 mol%手性钛络合物和 1 mol%的非手性氮氧化物,催化酮的不对称硅腈化反
应,收率高达96%,对映选择性达82% ee。在优化条件的过程中,我们得出一
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添加剂的结构对反应的活性与对映体选择性都有一定的
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选择性。手性配体的空间效应要大于
它的电子效应。等等。
作者根据对比实验以及实验现象,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循环和反应过渡态,并
能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和产物的绝对构型。
此外,发现了碳酸钾对于催化醛和酮的非手性硅腈化反应是有效的非均相催
化剂。经过反应的条件优化,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是:对于醛,3mol%K2CO3,
无溶剂条件,TMSCN1.2eq.,室温搅拌0.3-6小时;对于酮,30mol% K2CO3,
无溶剂条件,TMSCN1.2 eq.,室温搅拌5-24小时。该催化剂体系,可以高效地
I
WP=4
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催化各种醛和酮,只用20 分钟到24 小时就能以62-99%的分离收率制备相应的
氰醇硅醚。另外,非均相催化剂的应用,使得反应的后处理变得简单,仅需要将
固体催化剂过滤除去就可以了。
|
|
|
|
1 |
P.A.里普施捷恩;胡荫平;;用ΓX—4型烟气分析仪快速测定电站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J];吉林电力;1978年04期 |
2 |
张梅;何鑫;丁唯嘉;王静;;白光LED用氮(氧)化合物荧光粉[J];化学进展;2010年Z1期 |
3 |
樊俊杰,金晶,钟海卿,陈占军;煤粉燃烧时NO_x析出规律的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2005年03期 |
4 |
李昌志,银董红,尹笃林;催化杂Diels-Alder反应的手性催化剂研究进展[J];分子催化;2005年04期 |
5 |
张源雪;刘联胜;杨华;衡国辉;杜聪;张财红;;气泡雾化喷嘴燃烧产物成分的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年05期 |
6 |
宋玉春;;美国即将进入超深脱硫柴油时代[J];现代化工;2007年06期 |
7 |
李薛;李岳林;刘省波;;柴油机同时降低碳烟与NO_x的一种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8 |
裴文;1-(S_R)-对甲苯亚磺酰基-3-戊烯-2-酮与环戊二烯的不对称催化环加成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2期 |
9 |
姜丽娟;张兆国;;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J];有机化学;2006年05期 |
10 |
黄勤安;;磺酰脯氨酰胺水相不对称催化Aldol反应[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1 |
黄勤安;;MacMillan催化剂水相不对称催化Aldol反应[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12 |
杨小平,黄海涛;低温等离子体和催化剂协同作用处理有害气体[J];化工环保;2005年03期 |
13 |
马志强;王跃思;孙扬;吉东生;胡波;;北京市与香河县大气臭氧及氮氧化合物的变化特征[J];环境化学;2007年06期 |
14 |
黄英雄;;N-Oxides制备方法[J];河北化工;2009年08期 |
15 |
祖凤华,刘彦钦,韩士田;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6 |
唐春华;;铜及铜合金化学抛光工艺的改进和提高[J];电镀与精饰;1989年04期 |
17 |
任运来,赵文成,吕士杰;不对称催化氢甲酰化中高效手性配体的进展[J];化学进展;2004年02期 |
18 |
李晓丽;;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05年06期 |
19 |
李长思;袁飞鹏;俞建钧;戴振亚;尤启冬;王德峰;;脯氨酸催化酮的不对称α-硫代反应[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年03期 |
20 |
刘全杰,赵茜,翁文,邱东方,吕士杰;手性与不对称催化进展[J];南都学坛;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