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美学终结的时代
【摘要】:美学家在世界不断裂变的形势中,以批判作为对人类生存意义守护的方式。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存在样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学仍然坚持原来的存在形式,那么它已经僵化并失去了批判的力量。当代美学必须同自己的批判对象一样,超越学科的边界,将自身的精神实质融解到对当代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批判当中。鲍德里亚紧紧扣住了当代社会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运转机制——消费。他所界定的“消费”具有两个明显特征:1、消费对符号的占有;2、消费是一个主动的扩张结构。
当代的符号化消费关系表象是审美化的:物在传统中所带有的意识形态意义已经被解放了的功能所取代;玻璃的透明造就了距离;当代的工具也使人成为旁观者。当代人依靠以“古物”为代表的非功能性系统,体现了对于起源的占有和对真确性的执迷,并以此消灭了历史感。技术完美的神话则是对技术发展的无目的渴望。
鲍德里亚的思想批判了近代美学的一系列概念。他认为:当代的自由实际上是人与物的相互操控关系,是人的自由幻觉;个性是消费系统中批量生产的产物,是一种自恋性的投射,一种虚幻的自我安慰和满足;审美距离则造成了当代人的孤独,这使得关切和身份认同成为消费的重要动力;自然已经变成自然性,成为对立于真正自然的可消费的文化符号;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和艺术品逐渐由模仿转为表现再转为符号。作为精神的容器与载体,身体为作为一个异己的对象,是一种需要经营和操持的资本;在大众媒体条件之下,形象的无限扩张将使人沉浸在这种对于形象本身的追求当中,也就是审美活动的无限扩
|
|
|
|
1 |
姜莉莉;;和谐视阈下的消费道德教育价值探究[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