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能量高功率啁啾脉冲传输特性研究
【摘要】:超短脉冲系统中啁啾脉冲的传输特性和光束质量一直是人们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在啁啾脉冲放大过程中,增益介质内放大自发辐射(ASE)、增益窄化、增益饱和、自相位调制、自聚焦以及放大介质中的色散等效应均会影响输出脉冲的空间分布、时间波形以及频谱分布,从而严重影响脉冲的有效放大、压缩及光束质量。如何有效地减小或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提高系统输出功率的同时改善光束质量,一直是高功率超短脉冲系统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论文针对高功率超短脉冲系统中放大自发辐射效应对钛宝石介质储能特性的影响以及啁啾脉冲的线性、非线性传输和放大特性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一、采用速率方程和二维光线追迹,对放大介质内放大自发辐射(ASE)的时间特性以及ASE对放大介质的储能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中考虑了不同辐射线型对储能的影响,研究了ASE对不同厚度的增益介质的储能分布的影响,提出了抑制钛宝石放大器ASE的措施,并对SILEX—Ⅰ超强超短脉冲激光系统中主放大器的储能进行了模拟计算。
二、利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啁啾脉冲在传输和放大过程中的增益窄化、增益饱和、色散、自相位调制等效应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计算分析了啁啾脉冲在放大自发辐射影响下的传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色散和自相位调制等效应对啁啾脉冲的影响不大而对压缩后的飞秒脉冲存在明显影响。增益窄化效应、增益饱和效应以及ASE将引起啁啾脉冲的时空分布产生畸变,从而影响光束质量。
三、采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结合速率方程,对啁啾脉冲的多程放大问题进行
|
|
|
|
1 |
刘建国,杨坤涛,隋展,李明中,丁磊,王建军;掺镱光纤放大器的啁啾脉冲失谐放大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6期 |
2 |
杨建军,阮双琛,侯洵;啁啾脉冲激光放大的数值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02期 |
3 |
赵玉连,沈京玲,G.Berden,S.P.Jamison;高能电子束的电光探测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4 |
赵磊,姚端正;GaN基量子阱激光器极化相关增益饱和特性的理论计算[J];半导体光电;2001年06期 |
5 |
文锦辉;刘俊;张慧;陈佳龙;黄梓柱;焦中兴;赖天树;;改进型零附加相位光谱相位相干电场重构系统对啁啾脉冲的测量[J];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
6 |
文国军,钱列加,吕君孝,范滇元,邓锡铭;啁啾脉冲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理论研究[J];光学学报;1995年04期 |
7 |
钱列加;宽频带激光的啁啾匹配型三次谐波转换[J];光学学报;1995年06期 |
8 |
张晓霞,潘炜,罗斌,吕鸿昌,陈建国;用直接模拟法分析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瞬态响应[J];光子学报;2000年07期 |
9 |
谢旭东;王逍;朱启华;曾小明;王凤蕊;黄小军;周凯南;王方;蒋东镔;黄征;孙立;刘华;王晓东;邓武;郭仪;张小民;;光谱分辨条纹相机测量高能啁啾脉冲特性[J];物理学报;2007年11期 |
10 |
张卫,V.D.Mironov,A.B Logvin;脉冲CO_2激光器峰值功率的增益饱和现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5期 |
11 |
杨振军,胡巍,傅喜泉,陆大全,郑一周;超短啁啾脉冲光束空间奇异性的形成与消除[J];物理学报;2003年08期 |
12 |
楚晓亮,张彬;超短脉冲在放大介质中传输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4年06期 |
13 |
惠战强;;双辅助光作用下半导体光放大器性能分析(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4期 |
14 |
王光裕;电子碰撞激发类氖锗X光激光增益饱和的理论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5年02期 |
15 |
王勤诚,陈敏;啁啾脉冲的光学参量混频[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01期 |
16 |
陈建国,林晓东,兰岚,张菁,李大义;介质镜的反射特性对飞秒高斯脉冲的影响[J];激光技术;2003年06期 |
17 |
吴鸿兴;激光的高亮度及相干性的形成机制[J];量子电子学报;1986年03期 |
18 |
孙军强,黄德修,李再光;光孤子脉冲在增益色散和增益饱和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J];光子学报;1993年03期 |
19 |
王灿华;章礼富;傅喜泉;文双春;;宽带啁啾脉冲激光非线性传输过程中的时空微扰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9期 |
20 |
许康;阿布力米提·吾买尔;张敏华;任立庆;李永放;;啁啾脉冲在二能级介质中的传播效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