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和溺死的研究
【摘要】:背景:溺死是指淹没于液体之中发生的死亡。其机制是液体进入并堵塞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造成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人体因阻塞性窒息而死亡。据调查报告,每年全世界因溺死死亡人数达十万分之三点五,对于未成年人,溺死排在意外死亡的第二位。我国沿海、江河地区溺死案件甚多,据部分省市统计,水中尸体占法医尸体检验的20%,且存在为数不少的他杀案件。因此,对于水中发现的尸体,皆应进行法医学的仔细检验,准确判断是生前溺死还是死后抛尸入水,或是其它原因,诸如水中瘁死等。
溺死的鉴定目前在诊断和机制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尚待研究。以硅藻检验为例,该方法对于溺死的判定有甚重要作用,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其它的检验方法,更经不住推敲,对溺死的死亡机制认识不清楚,对溺死作出科学、准确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
为满足法医检验实践的迫切需要,运用当前的分子生物学的新理论和技术对溺死进行研究,值得法医病理学家重视,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水通道蛋白(Aquaporin)的发现及相关的研究成果为突破溺死研究方面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水通道蛋白是Agre等(1988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膜蛋白,分子量约30kD左右,至今已经发现了十种亚型,按顺序分别命名为AQP0~AQP9,逐渐成为一个大家族。水通道蛋白对水的通过有特殊通过性,通过基因敲除等实验发现它可以成几十倍、几百倍地加快水的转运,对各种离子不具有这种通过性,它们发挥这一功能不需要消耗能量,不受温度、质膜成分的影响,水的通过仅需质膜两侧存在渗透压差。目前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肺组织
|
|
|
|
1 |
李琦;张宝;;水通道蛋白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J];肿瘤防治研究;2010年09期 |
2 |
胡华子,陈阳,吴家馼,杨果,廖志钢;大鼠溺死时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的变化[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
3 |
张弘,郑锐,杨波,胡静,许斌,贺书涛,于安民,刘英杰;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病人血清及瘤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同步测定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4 |
王医术,李玉林,王心蕊,李一雷,张丽红,吴珊;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方法可将α-平滑肌肌动蛋白定位于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2年04期 |
5 |
都爱莲,任惠民,吕传真,卢家红,赵重波,朱雯华;25kD蛋白在人骨骼肌中的定位及在人其他组织中的表达[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4年02期 |
6 |
李春梅;李红发;;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体和水通道蛋白1在人输卵管积水上皮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年03期 |
7 |
孙成英;王波;李尔然;王秋月;康健;;金葡菌α-毒素对Balb/c小鼠成纤维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8年02期 |
8 |
李尔然;洪欣;刘霞;尚俊依;王波;王昆;王秋月;康健;;碘乙酰胺诱导成纤维细胞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具有能量依赖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9 |
程栋梁;王志维;刘平;吴红兵;高尚志;;水通道蛋白-1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
10 |
张日欣;王立明;陈淑良;高振明;王澍;苗健;罗福文;梁锐;;大鼠肾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53期 |
11 |
李尔然;王波;李艳杰;王秋月;康健;;金葡菌α-溶血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水通道蛋白AQP1表达的变化[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年02期 |
12 |
李志;王中彬;刘长军;;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0年38期 |
13 |
刘慧姝;宋小飞;郝荣增;;水通道蛋白1在人胎盘和胎膜中的表达[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4 |
吴颖怡;许文静;谢静颖;廖宝平;吴学诗;;AQP1在CD-1纯系野生型孕鼠胎盘组织的表达[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4期 |
15 |
许春森,殷凤峙,陈大良;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估计胆管癌预后的价值探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7年02期 |
16 |
傅群武,丁爱石;缺氧对培养海马神经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7 |
郗彦凤,焦士兰,王晋芬,孙亚菲,白文启;腺瘤样瘤的免疫组化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
18 |
李良,刘国贞,梁月华;大鼠脑、垂体和肾上腺内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9 |
闫天生,张大为,吴,王秀琴;肺癌新鲜组织印片p53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20 |
叶凯,张维;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