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人格改变的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1)编制一个能够反映精神分裂症人格改变的评定量表。(2)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为精神分裂症人格改变的研究提供一个评定工具。(3)分析精神分裂症的人格改变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维度的关系,探讨人格改变是否是精神分裂症一个独立的症状维度。(4)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期、发病期、缓解期和残留期人格改变的特点,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提供有益的线索。
研究方法 (1)参考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及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编制方法,按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异常词汇的含义编写精神分裂症人格改变评定量表的条目,根据DSM-Ⅳ人格障碍描述的几个方面: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冲动控制及生活、社会功能为框架进行归类。初步测试后确定了39个条目,评分标准:0~2分三级评分。对患者评定时,以前驱期、发病期、缓解期划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评分。前驱期是指精神分裂症早期尚未出现阳性症状或明显的阴性症状,发病期是指已出现阳性症状或明显的阴性症状,缓解期是指经过临床治疗阳性症状大部分缓解,病情趋于稳定半年或半年以上。精神分裂症人格改变评定量表分为患者问卷和家属问卷,家属问卷是作为患者问卷的效标而编制的。信度的检验包括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同质信度,效度的检验包括效标效度、相容效度、区分效度和构想效度。重测信度:30例
|
|
|
|
1 |
黄平,肖冬梅,蔡铁水;54例癫痫性人格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九江医学;1999年01期 |
2 |
肖宝!432100,周用桓,邝培桂,童维江;海洛因依赖305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
3 |
李春永,潘妍婷,翟秀珍;单疱性脑炎近20年的临床回顾分析[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4 |
陈大春,金弘敏;慢性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评定量表信度与效度的检验[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年05期 |
5 |
葛桂杰;癫痫所致人格改变(附四例报告)[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
6 |
马光瑜,张秦初,陈培纯;颅脑损伤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
7 |
袁浩龙;;癫痫性人格改变[J];健康博览;1998年08期 |
8 |
张国芳,徐西嘉,侯钢;一氧化碳中毒所致人格改变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
9 |
袁浩龙;脑外伤会引起人格改变吗[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2年07期 |
10 |
沈均;韩臣柏;;人格改变的责任能力——读者来信[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
11 |
韩臣柏;精神分裂症残留人格改变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读者来信[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
12 |
蔡德兴,李耀先;人格改变、进行性痴呆、头痛——临床病理讨论三十八[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4年04期 |
13 |
冯俊慧,刘华,李传平;透明隔囊肿致人格改变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年06期 |
14 |
孙宵月,尹艳秋,孙宵参,刘立立;视觉性癫痫伴人格改变1例[J];疑难病杂志;2002年02期 |
15 |
虞华;强化疗法对癫癎性人格改变6例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年06期 |
16 |
姚兴华;脑垂体肿瘤所致人格改变及痴呆状态实施流氓行为1例[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6年04期 |
17 |
黄殿慧;胡忠心;;癫癎住院病人300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
18 |
宫玉祥;;癫痫性人格改变责任能力鉴定2例[J];法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
19 |
李植荣;高镇松;张舜希;;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违法者在司法鉴定前的诊疗史比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6期 |
20 |
卢世臣;李秀玲;王秀菊;刘庆海;王爱芹;;综合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形成作用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