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骨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低温保存方法对组织工程骨支架生物特性、成骨细胞功能和修复骨缺损效果的影响,探讨低温保存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与效果。方法与结果 组织工程骨分别在4℃和-196℃环境下保存3个月和6个月,以未行保存的组织工程骨和单纯生物衍生骨作为对照。实验分为两部分:①体外部分,②体内部分。①体外部分即不同低温保存方法对组织工程骨特性的影响:实验分为7组,组织工程骨4℃保存3个月为A3组,保存6个月为A6组,组织工程骨-196℃保存3个月为B3组,保存6个月为B6组,未行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为C组,单纯生物衍生骨组为D组,新鲜人体骨为S组(仅作生物力学)。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与生长,并行材料的生物力学、碱性磷酸酶活性(ALP)、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α_2β_1表达量、Ⅰ型胶原、钙化能力和成骨细胞成活率等检查。结果为: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所有组织工程骨各组均可见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细胞在材料孔隙内生长、分化和增殖;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显示A3、A6、B3、B6、D组各组间最大载荷比较,P0.05;A3、A6、B3、B6、D组分别与S组比较,P0.05;各组成骨细胞ALP活性依次为C组B3组B6组A3组A6组,其中B3组与B6组比较,P0.05,A3组与A6组,P0.05,A3组与B3组,A6组与B6组之间比较,P0.01,A3组,A6组,B3组,B6组分别与C组比较,P0.01;各组流式细胞计数测定细胞表
|
|
|
|
1 |
陈国武;孟纯阳;蒋电明;胡侦明;;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hVEGF_(165)转染兔成骨细胞条件的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0期 |
2 |
杨景山,范宪周;深低温生物学技术[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6年01期 |
3 |
王桂文;彭立新;申卫东;陶站华;黎永青;;拉曼光谱分析人类单个血小板的类胡萝卜素[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
4 |
曲怀坤;;蛋黄卵磷脂的提取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