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
【摘要】:本论文研究唐代的“小说”观念及高祖至玄宗间唐代小说的兴起。全共分三章。
第一章研究唐代的“小说”观念。唐代“小说”一词,主要出现于三个领域:一是史学家及学问家的著述,其中刘知几的《史通》尤为突出。二是在创作中的运用,从南朝的殷芸到中唐的刘餗、段成式,都或以“小说”作为书名,或在自序中公开声称自己的作品为“小说”。三是《隋书》及两《唐书》中的《经籍志》和《艺文志》。在这三个领域中,唐人的小说观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小说的历史化,这使小说在文学领域最终走入了死胡同,以致唐人创作文学小说时,多数抛弃了小说这一名称。二是小说的多样化,出现了宗教、志怪、曲艺等不同领域的“小说”,为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第二章研究唐代前期历史叙事与小说的兴起。初唐八史尤其是《晋书》大量运用小说资料,使小说得到历史叙事的丰富滋养。唐初的《古镜记》和《白猿传》就采取了历史叙事的文体形式。玄宗时期张说的四篇作品,表现了单篇传奇文对历史叙事的超越。张鷟《朝野佥载》本是一部野史笔记,但在叙事趣味和叙事技巧上表现了小说意味的兴起。
第三章研究唐代前期宗教叙事与小说的兴起。这个时期,道教小说虽然作品不少,但少有创新。佛教小说以唐临的《冥报记》为代表,在人生表现的主体性、叙事本质的虚构性、情节构成的完整性三个方面体现出新的创伤倾向,促进了唐代小说的兴起。
最后,肃宗以后,牛肃《纪闻》和戴孚《广异记》将历史、宗教和志怪等多方面因素融为一炉,使小说叙事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紧接着,唐代成熟形态的小说,就在建中年间以传奇文的大量涌现为标志,大规模地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