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夫碱配体、混合磷酸锆固载配体及其钼(Ⅵ)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环氧化反应
【摘要】:烯烃环氧化反应是合成环氧化合物的重要途径,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D-氨基葡萄糖两种廉价的有机胺为起始原料,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了十一种席夫碱Mo(Ⅵ)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光谱、~1H NMR和~(13)C NMR等对席夫碱配体及其Mo(Ⅵ)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三羟甲基氨基甲烷-5-硝基水杨醛席夫碱Mo(Ⅵ)配合物[MoO_2(H_2L~4)(MeOH)]催化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产率可高达98.7%。D-氨基葡萄糖衍生的席夫碱Mo(Ⅵ)配合物中,D-氨基葡萄糖的羟基经乙酰基保护后形成的配合物与未保护前相比,不仅催化环己烯环氧化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的非对应异构选择性也得到明显提高,3—4f的e.c.值最高可达47.2%。
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载体——[(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在载体中引入适当配体后合成了系列多胺及多甘醇配体官能化的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固载Mo(Ⅵ)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凝胶渗透色谱、扫描电镜、XPS光电子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推测了催化剂的结构。由于N原子配位能力强,供电能力高,多胺配体官能化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固载Mo(Ⅵ)配合物催化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选择性不高,且随着配体分子中配位原子N的个数的增加,催化活性及选择性逐渐降低。以ZrSPP-en-Mo的催化效果最好,转化率为99.5%以上,但选择性仅为89%左右。对催化剂改进后,以O原子配位的多
|
|
|
|
1 |
梅林;赖容;张科;;席夫碱合成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10年04期 |
2 |
刘思远;韩相恩;张红;;席夫碱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11期 |
3 |
牛瑞民,朱小蓉,孙真荣,张迎超,苏建华,田禾;萘二甲酰亚氨基席夫碱类液晶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J];光学学报;2003年01期 |
4 |
冯驸;胡卫兵;余爱农;黄廷能;刘胜茂;;2-氨基芴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J];化学试剂;2008年01期 |
5 |
胡卫兵;冯驸;刘红霞;聂响亮;余爱农;黄立波;;三氨基芴席夫碱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J];应用化学;2009年04期 |
6 |
周红艳;王辉;黄立波;;3-硝基-4-氯苯氨缩3-甲酰基色酮系列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7 |
胡卫兵;冯驸;刘红霞;;2,4,7-三氨基芴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J];化学试剂;2008年06期 |
8 |
白燕;孙晓红;刘源发;陈书哲;陈邦;;5-取代-4-氨基-1,2,4-三唑-3-硫酮席夫碱的合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9 |
陶燕;孙晓红;刘源发;陈书哲;;含吡啶基取代三唑类席夫碱的合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0 |
陈玉红;唐致远;童汝亭;王庆飞;;席夫碱结构对Cu缓蚀作用的影响[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7年03期 |
11 |
冯驸;胡卫兵;刘红霞;余爱农;;2-氨基芴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J];应用化学;2008年08期 |
12 |
李荣;吴艳锋;吴水珠;;含席夫碱生色团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9期 |
13 |
刘志莲;张书香;夏光明;梁志;高云华;;新型杯[4]席夫碱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质研究[J];有机化学;2009年11期 |
14 |
解正峰;张建中;刘方明;;双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有机化学;2011年04期 |
15 |
何冰晶;蒋肖丽;;5-苯乙烯基-2-氨基-1,3,4-噻二唑及其席夫碱的合成和表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1期 |
16 |
梁小蕊;梁承红;李荫;赵波;;几种席夫碱衍生物的荧光性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0年05期 |
17 |
唐子龙;张超逸;刘汉文;常书红;裴文丑;冯阳;;N-1,3,4-噻二唑基取代水杨醛Schiff碱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年04期 |
18 |
武现丽;张思行;韩国胜;高伟霞;卢建莎;廖新成;;3-烷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试剂;2008年03期 |
19 |
张思行;武现丽;戴志鹏;廖新成;卢建莎;;1,2,4-三唑双席夫碱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J];有机化学;2008年06期 |
20 |
何丽;程亮;李耀旭;吴莉;;呋喃甲醛乙二胺铜络合物的合成[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