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白僵菌中疏水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
【摘要】:真菌和昆虫的相互作用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在病原菌的进化方面起重要作用。昆虫病原真菌是自然界控制有害昆虫群体数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真菌致病死亡的昆虫约占全部病原微生物致病死亡的60%。昆虫病原真菌是自然界中唯一能直接穿透寄主体壁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机制比病原细菌、病毒更为复杂。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既可以腐生和作为植物内生菌的形式生活,也可以感染和寄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虽然白僵菌(B. bassiana)可以根据不同的外界环境产生不同形态的孢子,例如分生孢子、芽生孢子、微循环孢子以及在昆虫体内产生虫菌体,但是它主要靠分生孢子侵染寄主昆虫。分生孢子成功吸附到昆虫表皮是致病过程中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过程。在昆虫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中已经克隆了两个跟真菌附着相关的基因,一个在孢子与昆虫之间的附着密切相关,另外一个在孢子与植物之间的附着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白僵菌(B. bassiana)中没有发现相关的蛋白。
疏水蛋白是一类在真菌中分布广泛,功能多样的蛋白,在包括致病等许多重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有些学者认为由疏水蛋白介导的疏水性作用力在介导真菌和昆虫之间的吸附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仍然缺少直接的证据。本论文以国内外应用广泛的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为研究材料,在获得两个疏水蛋白基因的基础上应用基因敲除技术结合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其在真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机理中的功能。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①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高效稳定遗传转化标记的筛选
成功的将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磺酰脲(sulfonylurea)的抗性基因sur (acetolactate synthase gene)转入到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中。转化效率达到了100-150转化子/μg DNA。以sur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了pSUR-eGFP载体,该载体含有egfp的表达原件,得到的重组菌株既具有磺酰脲的抗性,又能观察到较强的荧光,并且转化子的遗传稳定。
②转化方法的优化
通过调节选择培养基的pH达到了提高转化效率的目的。以pSUR-eGFP为载体,转化效率由未调节之前的40个转化子/μg DNA(pH 7.5)达到了调节后的150个转化子/μg DNA(pH 6.5)。改进后的转化效率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的其它转化方法(5-50个转化子/μg DNA)。另外,感受态细胞制备以后,至少可以稳定保存3个月不影响转化效率,接下来的转化步骤与酵母的转化很相似,只需1 h就可以完成,大大简便了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的遗传转化。
③hyd1和hyd2侧翼序列的克隆
利用YADE (Y shape adaptor dependent extension)技术,根据已知的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对hyd1和hyd2的上、下游序列进行延伸,得到包括启动子序列和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的片段4.3 kb(hyd1)和2.9 kb(hyd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452344和EF520285。
④疏水蛋白基因功能研究
a.蛋白定位
免疫荧光分析表明,Hyd1分布在分生孢子和微循环孢子的表面,在芽生孢子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在萌发的孢子中,只在孢子基座中检测到Hyd1,在新萌发的芽管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与Hyd1相比,Hyd2的信号比较弱,只分布在分生孢子表面,在微循环孢子和芽生孢子中没有检测到表达。与Hyd1相似,Hyd2在萌发的孢子中只分布在孢子基座中,在芽管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另外,在虫菌体中没有检测到Hyd1和Hyd2。
b.疏水蛋白在形成孢子外壁中的模型
根据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electron microscope, AFM)对孢子表面的观察结果,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各突变体孢子表面特征的差异,得到Hyd1和Hyd2在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孢子外壁形成中的模型。Hyd1负责形成孢子表面的“突起”(fascicle bundles),同时它起到“边界蛋白”/“伴侣蛋白”的功能,使Hyd2形成有序的结构。Hyd2形成“突起”(fascicle bundles)上的“条纹状”(Rodlets)的结构。二者有序的排列在一起共同组成分生孢子表面结构。
c.疏水蛋白在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发育中的作用
孢子疏水性测试(microbial adhesion to hydrocarbons, MATH)表明,hyd1和hyd2都赋予分生孢子疏水性,hyd1和hyd2同时缺失将会使孢子的疏水性进一步下降。Δhyd1的孢子在溶液中很难分散,容易形成块状结构,Δhyd2的孢子对疏水性底物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hyd1和hyd2的缺失不会影响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在PDA和SDB培养基上的萌发,不会影响菌株对KCl、calcofluor white、山梨醇、SDS和干果红等的抗逆性。
d.疏水蛋白缺失影响细胞壁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分布
生物凝集素和β-1,3葡聚糖抗体标记显示相比野生型菌株,Δhyd1和Δhyd1Δhyd2对所测试的凝集素和β-1,3葡聚糖抗体的结合能力提高了2-4倍,Δhyd2的结合能力与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显著。
e.疏水蛋白的缺失影响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的毒力
毒力测试表明,体壁侵染时相比野生型菌株,疏水蛋白突变菌株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毒力降低,直接注射血淋巴时,突变菌株的毒力没有降低。因此,影响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的侵染效率发生在体表入侵阶段。可能通过影响孢子对昆虫体壁的吸附和孢子在昆虫体壁的萌发实现。
|
|
|
|
1 |
赵锦年,陈爱芬;被害树干植入具球孢白僵菌的麦麸颗粒饲料防治松墨天牛[J];河北林业科技;1994年04期 |
2 |
罗志兵;金凯;张永军;武增强;裴炎;;球孢白僵菌高渗适应性相关基因Bbmpd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微生物学报;2010年06期 |
3 |
翟锦彬,黄秀梨;球孢白僵菌对棉铃虫细胞防御反应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4 |
张丽坤,李国勋,文景芝,姜英;球孢白僵菌对东北大黑鳃金龟(Coleoptera: Melolonthidae)的侵染效果[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5 |
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马希斌;;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6年09期 |
6 |
Sibani Sankar GHATAK;Md. Wasim REZA;;球孢白僵菌对油桐尺蛾的生物效力(英文)[J];昆虫学报;2007年09期 |
7 |
袁盛勇;孔琼;王丽波;李正跃;陈斌;肖春;;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8 |
余素红;曾明森;吴光远;;球孢白僵菌的研究应用与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
9 |
袁盛勇;张宏瑞;孔琼;李正跃;骆弟乾;王学丽;董丽玲;;球孢白僵菌MZ060812菌株对西花蓟马的致病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0 |
刘洪剑;石建伟;束庆龙;孟志芬;董广平;方建民;;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生活习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1 |
叶贤寿;黄文安;黄秋良;肖名龙;;球孢白僵菌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
12 |
周嘉熹,唐明,万群;球孢白僵菌对黄斑星天牛幼虫侵染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13 |
范弘达,李运帷,金得森,伊可儿,陈仙景;白僵菌优良菌株的自然筛选[J];福建林业科技;1991年02期 |
14 |
阎峻,李兰珍;寄生伊藤厚丝叶蜂的球孢白僵菌[J];森林病虫通讯;1996年01期 |
15 |
徐耀昌;白僵菌不同菌株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6 |
陈斌,冯明光,李正跃;球孢白僵菌对蔬菜叶象甲幼虫的感染反应[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7 |
何恒果,李正跃,陈斌,计坤;侵染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的毒力测定[J];农药;2004年01期 |
18 |
黄大庆,姚剑;球孢白僵菌菌株产孢量及其与毒力关系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9 |
张丽靖,冯明光;基于球孢白僵菌的真菌杀虫剂生产工艺与剂型述评[J];浙江农业学报;2004年06期 |
20 |
应盛华,冯明光;不同培养基质上球孢白僵菌孢子与菌丝多糖含量的变化[J];菌物学报;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