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智能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保护网络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件非常迫切且重要的事情。传统的入侵防御技术如防火墙、数据加密以及虚拟专用网等被动防御技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及恶意软件时已经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网络的作用。而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防御技术,可以在系统遭受损害之前检测出威胁并对其作出响应,有效的弥补了传统防御技术的缺陷。因此入侵检测系统(IDS)已经成为构建安全产品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是对计算智能技术中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①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收敛性进行了研究,将混沌机制引入到PSO算法中,提出了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CPSO),引入早熟判断机制来确定PSO算法是否处于局部最优的状态,如果是的话便对粒子群中的最优粒子进行混沌搜索,可有效的解决PSO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而无法重新搜索的问题,最后使用CPSO算法作入侵检测。
②对粒子种群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混合搜索行为的多种群粒子群优化算法(MPSO),MPSO利用具有混合搜索行为的多个子种群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并且根据种群的多样性,采用一种自适应重新初始化机制。当种群的多样性低于一个预先设定的值时,便认为算法进入了局部最优状态,重新初始化粒子位置,使之能够在新的区域重新搜索,有助于算法收敛到全局最优,最后使用MPSO算法作入侵检测。
③对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进行了研究,提出使用CPSO算法来选取SOM网络的初始连接权值,解决了SOM算法对初始值敏感的问题,并使用基于CPSO优化的SOM网络(CPSO-SOM)作入侵检测。
|
|
|
|
1 |
朱敏,朱之平;网络入侵检测技术[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年06期 |
2 |
鲁智勇;李志勇;熊志昂;平殿发;;基于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入侵检测系统[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3 |
陈鹏,秦拯,龚发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多模式匹配算法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13期 |
4 |
王丽辉;网络安全及相关技术[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5 |
黄金莲,高会生;入侵防护系统IPS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年08期 |
6 |
李红霞,王新生,刘琳;串匹配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改进[J];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7 |
邢协永;基于人工异常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年07期 |
8 |
;构建以入侵检测为核心的威胁监测防治体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年09期 |
9 |
郭大伟,安宁;入侵容忍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9期 |
10 |
张伟,徐劲松,王绍棣;一种环境相关性特征选取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年12期 |
11 |
孙冰,段友祥;危险理论在入侵检测中的展望[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年05期 |
12 |
申强华;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3 |
刘赛;;人工免疫系统中反向选择算法的改进[J];计算机工程;2005年24期 |
14 |
陈云;罗挺;李力;彭晓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及其发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
15 |
葛昕;刘胡赟;赵树枫;;基于snort的校园网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
16 |
贾丽洁;刘培玉;;基于并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年06期 |
17 |
刘勐;易本顺;潘清云;;入侵检测系统中分布式Mobile Agent模型[J];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6期 |
18 |
王胜和;;网络犯罪取证与入侵检测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
19 |
朱桂宏;张丰收;;基于聚类分析的入侵检测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20 |
李战春;李之棠;黎耀;;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入侵检测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