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模型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关键技术研究

袁荣棣  
【摘要】:压缩天然气(Crushed Natural Gas,CNG)发动机因其低排放、低成本被广泛应用做代用燃料汽车动力总成。发动机电控技术通过精确控制进气流量、燃料喷射和点火,大幅提升发动机综合性能,是动力总成技术的核心和热点之一。目前国内燃气发动机电控核心技术缺失,主要产品及平台均被国外公司垄断,严重制约了自主品牌及核心产业的发展。 本文针对CNG发动机电控中的建模、控制、排放优化及开发平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发动机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混杂系统特征,建立了面向发动机控制、仿真、排放标定的高集成度CNG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基于模型和线性反馈技术,采用一种改进的非线性变换架构进行解耦;针对转速控制回路,提出基于非线性回退方法(Backstepping)的CNG发动机转速控制算法;基于离散滑模非线性观测器,提出一种离散变结构空燃比控制方法。建立了基于V模式和虚拟仪器技术的CNG发动机电控单元开发平台,基于平台完成建模仿真、代码生成、虚拟标定和排放优化,开发了控制器快速原型。 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针对离散变结构时滞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变指数趋近律调节因子的趋近律,使系统运动快速收敛且抖振幅度较小,为离散滑模应用于非线性发动机控制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合理选择指数收敛项的变调节因子和平移项幅值关联因子,系统运动到达准滑动模态区前符合指数趋近律;进入滑动模态区后,抖振幅值遵循指数规律收敛。证明了采取双曲正切及反双曲正切函数作为趋近律调节因子的可行性,提出参数估值方法。将此趋近律应用于离散状态时滞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收敛特性及低抖振频率。 (2)针对目前CNG发动机实时模型价格昂贵且底层接口不开放,建立了高集成度、面向电控开发用CNG发动机平均值模型。模型集成了涡轮增压、电子节气门、进气歧管、动力输出及排放等子系统,能够描述EGR、中冷器、缸内工作过程、CNG供给、减压阀及传感器组等辅助环节。基于温差气体定容混合过程的CNG发动机进气歧管方程和燃料喷射延时计算方法建模,具有较高精度及实时性,大幅降低开发成本,接口开放,满足二次开发需要。 (3)针对CNG发动机的转速与空燃比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离散滑模进气流量观测器的空燃比学习控制算法。首先采用一种基于李导数的解耦方法对CNG发动机进行转速与空燃比解耦控制。对CNG发动机仿射非线性模型进行变换,满足相对阶数向量及输出方程李括号矩阵非奇异的条件,通过线性反馈实现解耦。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和Backstepping方法的滑模变结构转速控制。选择转速误差与进气流量误差组成二维滑模面,利用虚拟控制变量和分层子系统,保证系统条件稳定性的前提下设计控制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自适应PID控制,具有较高度响应速度及鲁棒性。采用离散滑模进气流量观测器和进气流量延时补偿,设计CNG喷射控制律,实现空燃比瞬态过程进气流量的补偿与学习,与量产ECU广泛采用的PI控制相比,具有更高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4)针对目前排放优化与控制参数标定主要依靠台架实验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CNG发动机控制参数虚拟标定和排放优化方法。通过混沌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粒子群空间寻优快速收敛的特性,第一轮优化基于台架数据,校验排放模型。第二轮优化基于开发平台和排放模型进行虚拟标定,优化控制参数,对发动机工况点进行了控制参数优化。与传统的13点工况法相比,排放优化效率大幅提高,有效降低优化费用。 (5)建立了一个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V模式的CNG发动机电控ECU开发专用平台。平台支持Matlab/Simulink建模、硬件在环仿真、代码生成、标定和ECU功能测试功能,提供可定制化的界面及测试流程,实现了逻辑层与驱动层分离。利用平台完成了32位ECU原型的建模仿真、HIL测试、功能测试、虚拟标定和代码生成工作。建立了一套CNG发动机ECU控制软件的实时逻辑。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进气,CNG喷射和点火系统控制逻辑,对控制算法进行实时性工程化处理。逻辑具备诊断、跛行回家等功能。通过自动代码生成工具,支持第三方开发的ECU原型,实现了逻辑层与任务调度层、驱动层及硬件分离的结构。平台大幅度提升了CNG发动机ECU的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提出一种新的面向电控开发的CNG发动机平均值模型。2、提出一种基于CNG发动机进气流量离散滑模观测器和线性反馈的空燃比控制方法。将仿射非线性的精确线性化反馈解耦和基于模型的CNG发动机转速非线性算法应用于CNG发动机控制。3、建立了CNG发动机电控ECU开发平台。基于专用平台进行建模、仿真、虚拟标定及代码生成,开发了ECU快速原型。将一种改进的混沌粒子群算法应用于CNG发动机虚拟标定和排放优化。 综上所述,论文对CNG发动机的建模、控制、优化和ECU开发平台理论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控制模型精度较高,控制算法鲁棒性及实时性优于现有产品,建模方法、控制算法及开发平台为CNG发动机ECU产业化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忠娟;张新政;;时间滞后离散滑模控制理论研究进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米阳,井元伟,魏新江;一类受扰时滞系统的滑模观测器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3 陈家祺;参数自适应DAHLIN调节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4 邵剑;时滞系统问题的一种近似解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7年01期
5 张登峰,王执铨,胡寿松;一类Neutral时滞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1期
6 王华丰;高晓红;;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预测控制应用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年05期
7 孙翔,王子栋,郭治;不确定线性系统的鲁棒稳定化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8 武俊峰,吴鹏;时滞不确定线性系统的滑模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2期
9 张萍;王雪;岳锡亭;;一类时滞系统的Hopf分支计算及稳定性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于朝霞;泛函微分方程中时滞系统的基本定理[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1 詹跃东,邵剑龙,刘红玲;时滞多变量时变系统的最优控制研究[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12 李志虎,童调生,邵惠鹤;具有状态和控制滞后的不确定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13 王彩霞;;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4 张晓北;梁伟平;王懿;;基于动态矩阵的时滞系统控制与仿真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15 何同祥;李鹏;娄雪芳;;Smith预估器与观测器结合的补偿控制在时滞系统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9年01期
16 王霏;;用WALSH函数对时滞系统进行辨识[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17 王劲岭,杨智;时滞控制系统 PID 参数的整定[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8 李明 ,徐向东;时滞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的神经网络方法[J];电站系统工程;2001年06期
19 刘鹏,周东华;时滞线性系统完整性控制的容错性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0 吴琼;张晨洁;于浩;尹紫光;;时滞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星;李智斌;;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性[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韩清龙;俞金寿;;满足匹配条件的不确定性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的新判据[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孙继涛;张银萍;;时变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滞后相关稳定性[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李福明;彭建春;段广仁;;一种时滞系统鲁棒故障检测与分离的参数化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韩京清;;大时滞系统的自抗扰控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全亚斌;许晓鸣;张卫东;陈佩;;一种MIMO时滞系统的辨识算法[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夏元清;韩京清;;线性时滞系统的复合状态反馈镇定[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孙玉华;陈广义;石卫红;;线性时滞系统的预测控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夏元清;韩京清;;线性时滞系统H_∞降维无偏滤波器的设计[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秦磊;付艳明;段广仁;;含有时滞的线性跳跃系统的保性能控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荣棣;基于模型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电控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李萍;切换时滞系统稳定性的若干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勇;线性切换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俊余;复系数时滞系统的稳定性与动态响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王东;切换时滞系统的H_∞滤波与故障检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祁伟;时滞系统与复杂动力学网络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钱伟;时滞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邰治新;一大类时滞系统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刘健辰;基于Finsler引理的时滞系统分析与综合[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张保勇;时滞系统稳定与控制: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晓杰;离散T-S模糊时滞系统的模型降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锋辉;嵌入式C/S架构服务器在时滞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西华大学;2010年
3 宋琳;多传感器时滞系统的信息融合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盖绍婷;在高速网络下时滞系统的最优扰动抑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卢爽;时滞系统开环闭环控制方法同步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亚;时滞系统的稳定性与计算[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峰;时滞系统的辨识与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善强;时滞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晋;时滞系统的H∞鲁棒控制策略研究[D];甘肃工业大学;2001年
10 陈宇杰;时滞系统的Smith预估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翼;中通客车用CNG和减重实现节能[N];机电商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梅振;CNG和LNG发动机纵深谈 Analyses of CNG and LNG Engine[N];机电商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楠;重庆施凯退出安徽CNG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李传富;蜀南气矿印发《CNG汽车安全常识》[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记者 张兰;我市出租车试点安装CNG防漏报警装置[N];泸州日报;2009年
6 董兵;CNG汽车市场亟待突围[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7 特约记者 李传富;调配气量保障CNG需求[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四川 张伟;CNG汽车油气控制盒的原理及改进[N];电子报;2009年
9 记者 王孙;我国建成首批CNG动力船[N];中国船舶报;2009年
10 记者 周泽山;四川首座国产CNG站平安走过20年[N];中国石油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