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砂带磨削航发叶片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制造质量和加工精度对整机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航空发动机而言,压气机叶片的压气能力直接决定压缩比,满足要求的叶片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压气比并降低压气机级数,从而减轻航空发动机质量并最大限度的提高推重比。因此研制相应的加工设备,实现航发叶片全型面自动化加工具有重要意义。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结构复杂,叶身薄且加工易变形,铣削后叶身残留的铣削纹路会影响压缩气体的气动性能,同时进排气边的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目前国内研制的多轴数控砂带磨床能在保证精度的要求下去除铣削纹路、解决进排气边加工难题,但其成本高昂,故需要想办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本课题旨在研究利用机器人的低成本优势,运用浮动带补偿功能的磨头结构对叶片进行砂带磨削,探究浮动带补偿技术运用在叶片机器人砂带磨削的可行性。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叶片曲面造型复杂、砂带微元面接触加工等特点,提出六轴联动机器人加工方案;针对机器人运动精度不高的特性,设计并制造浮动带补偿功能的砂带磨头装置。(2)研究叶片砂带磨削加工工艺,规划叶片磨削加工轨迹,结合砂带磨削双矢量加工特性确定加工点位坐标、步长及刀位姿态;通过分析六轴联动机器人运动特性,建立相应坐标系变换准则,采用先位置后位姿的求解方案计算机器人各轴转角,最终编制相应的加工轨迹指令。(3)利用机器人IO模块与砂带磨头PLC控制器实现机器人与磨头集成,完成机器人与砂带磨头通讯,利用PLC控制伺服电机实现砂带磨头磨削压力开环控制。针对叶片特性,制作叶片三坐标检测所需的理论文件并进行测量,根据检测结果重构其三维模型,提取加工点位的加工余量,以此确定磨削工艺参数,完成材料精准去除。(4)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航发叶片机器人砂带磨削实验,对磨削后叶片进行三坐标型面检测,分析相关的检测结果并根据结果判定本文提出的利用浮动补偿技术对航发叶片机器人砂带磨削方案的可行性。
|
|
|
|
1 |
;研究与试制抛光砂带[J];砂轮;1978年01期 |
2 |
;提高A型砂带质量[J];砂轮;1978年01期 |
3 |
徐永通;;砂带及砂带磨削的应用[J];机械开发;1986年04期 |
4 |
张佰范;姜金章;;曲线砂带抛光机[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7年10期 |
5 |
张宁;;风动砂带磨光机[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9年11期 |
6 |
许世良,刘禄祥,罗重常,周炼红,尹向东,廖钢;新型砂带窜动装置的研制与试验研究[J];磨料磨具与磨削;1991年04期 |
7 |
冯之敬,周煊,云景涛,潘尚峰,杨向东;实现内孔砂带磨削的砂带导引机构[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8期 |
8 |
毛全有;无心外圆砂带抛光机[J];机电工程;1996年03期 |
9 |
朱派龙,廖月明,杨连文,徐忠耀,侯力;第八讲 手动砂带磨削与万能砂带机[J];制造技术与机床;1997年08期 |
10 |
赵文献,梁杰,骆健,杨兴无,徐玉翔;砂带大卷生产线的研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98年03期 |
11 |
杜英滨;组合式多功能手持砂带机[J];机械工程师;1999年06期 |
12 |
康士臣;砂带磨的优良特性[J];机械制造;2000年10期 |
13 |
谢国如;基于砂带的内孔珩磨试验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4年11期 |
14 |
陈延君;黄云;朱凯旋;王维朗;黄智;;国内外砂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7年07期 |
15 |
王惠;;普通砂轮磨床的砂带改造技术[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21期 |
16 |
肖贵坚;黄云;黄智;刘瑞杰;;基于单因素实验的钛合金砂带磨削砂带寿命研究及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8期 |
17 |
罗志海;杨润泽;;砂带的选择、使用及养护[J];工具技术;2011年08期 |
18 |
李小彪;史耀耀;段继豪;;叶片数控砂带抛光关键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19期 |
19 |
王友林;姜英;;连杆小端椭圆孔的砂带倒角加工[J];现代制造工程;2012年10期 |
20 |
楊樺;;手提式砂带机[J];金属加工(冷加工);1966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