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筑节能量认证方法研究
【摘要】:校园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一种类别,也是能源消费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在节能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另外,随着建筑节能在国内的发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的技术日渐成熟,节能改造措施相对应的节能量计算方法也日渐完善。但现有节能量认证的技术规范均比较基础,涵盖面广、针对性弱、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本文针对校园建筑,提出了适合其节能量计算的认证体系。本文首先通过抽样实测,验证了能耗监测平台数据可靠性;在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热工分区、同一热工分区的不同校园建筑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校园建筑能耗受热工分区、学校规模、学生人数等的影响;因此,在对某校园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具体地统计分析。特别地,本文通过对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以及行政楼各能耗分项的逐月、逐日及逐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校园建筑在照明、空调以及建筑非使用时间内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且校园建筑的照明能耗有一定的季节性。其次,针对校园建筑的节能潜力,提出对应的节能改造措施,包括照明、控制回路、冷水机组、水泵和VRV空调。并根据具体的节能改造措施选择和优化了相对应的节能量计算方法。此外,在节能量计算中,根据校园各类型建筑的用能特点和变化规律,解决了基准能耗难以确定的问题。特别地,针对灯具替换的节能量计算方法,基于对校园建筑照明灯具的型号、数量、额定功率等的统计,以及对替换前后的灯具进行抽样实测,对比分析能耗监测平台能耗数据,提出了灯具亮灯率的计算方法。另外,根据建筑在非使用时间内的能耗特点,提出了非使用时间内的控制回路节能量计算方法。由于校园建筑能耗数据水平存在差异,特别是能耗数据不全(无历史数据、无分项数据等)的实际情况,本文在梳理现有的节能量认证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建筑是否有能源账单、是否有能耗监测数据、是否有分项监测数据及其数据的监测时间是否超过1年,将节能量认证方法归为三类情形。并针对各种情形提出了校园建筑节能改造的节能量认证方法和实施步骤。最后,本文将上述节能量认证体系应用于实际的工程案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校园建筑、不同情形的能耗数据以及不同的节能改造措施进行了节能量计算。并对灯具改造后的光环境进行了抽样测试,以确保灯具替换之后不降低室内光环境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