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冲击地压预测的研究
【摘要】:
本文根据重庆市南桐矿务局砚石台煤矿冲击地压的实际情况,运用岩石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理论,通过建立单一裂纹和多裂纹模型对岩石的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分析;运用强度理论和能量理论研究了围岩在单向和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特征,通过分析劈裂结构形成的能量耗散,初步推导出冲击能量的估算公式;从生产技术条件和自然地质条件较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诸多因素,指出采用传统方法预测冲击地压所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冲击地压进行预测的新方法,开发了具有面向对象性特征的预测软件,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D325
|
|
|
|
1 |
顾峻,沈炯,陈来九;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的优化及其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
2 |
索胜军,孙光伟,王岩;几种改进BP算法的性能比较[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3 |
姜绍飞,张春丽,钟善桐;BP网络模型的改进方法探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4 |
赵英,赵恒永;用“基因算法”调节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7年06期 |
5 |
庄熙星,郑明;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年02期 |
6 |
唐飞;滕弘飞;;十进制整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模式定理研究[J];计算机科学;1999年06期 |
7 |
张益群;遗传优化技术初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8 |
张文艺;应用神经元网络预测覆岩破坏高度[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8年03期 |
9 |
戴晓晖,李敏强,寇纪淞;遗传算法理论研究综述[J];控制与决策;2000年03期 |
10 |
郝吉生,袁崇孚;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1999年06期 |
|
|
|
|
|
1 |
邓代强;姚中亮;唐绍辉;;单轴拉伸条件下充填体的力学性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
2 |
郭德勇;李念友;裴大文;郑登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灰色理论-神经网络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3 |
李玉,黄梅,廖国华,张连城,关杰;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活动时空变化的分形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4 |
张治强,冯夏庭,杨成祥,林韵梅;非线性位移时间序列分析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5 |
徐泽水,达庆利;一种组合加权几何平均算子及其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6 |
王恩元,何学秋;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
7 |
丁秀美,黄润秋,刘光士;FLAC-3D前处理程序开发及其工程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2期 |
8 |
夏永伟,孔令坤,张冬萱,王守觉;基于连续逻辑的模糊自动控制系统[J];电子学报;1988年01期 |
9 |
张先康,石琳珂;唐山滦县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非线性联合反演[J];地震研究;1990年01期 |
10 |
牟宗龙;窦林名;王绪胜;王占成;郑玉友;;工作面终采线附近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1期 |
|
|
|
|
|
1 |
甄苓,王日爽;双层多目标规划若干问题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2 |
徐世杰,陈忠奇,白琪光;“矿震”诱发机制的探讨[J];地震;1987年05期 |
3 |
徐雷,迟惠生;静态前馈型网络的监督学习方法研究进展[J];电子学报;1992年10期 |
4 |
杨大力,刘泽民;多层神经网络同伦连续BP算法的递归实现[J];电子学报;1994年10期 |
5 |
何小荣,陈丙珍,胡山鹰,朱振伟;一种新的BP神经网络培训方法[J];化工学报;1994年05期 |
6 |
刘豹;模糊工程[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5年03期 |
7 |
吴佑寿,赵明生,丁晓青;一种激励函数可调的新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7年01期 |
8 |
张讲社,徐宗本,梁怡;整体退火遗传算法及其收敛充要条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7年02期 |
9 |
赵英,赵恒永;用“基因算法”调节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7年06期 |
10 |
陈火旺;吴少岩;罗铁庚;;遗传程序设计(之一)[J];计算机科学;1995年06期 |
|
|
|
|
|
1 |
陶春玉,齐新良,王结流,纪厚民;孔庄矿水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措施[J];江苏煤炭;2003年02期 |
2 |
宋振骐;刘先贵;王乃鹏;韩建新;;陶庄煤矿水采区冲击地压的研究[J];煤炭学报;1988年03期 |
3 |
齐庆新,刘天泉,史元伟,吕家立;冲击地压的摩擦滑动失稳机理[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
4 |
崔德仁;挖出来的“自然”灾害[J];当代矿工;1996年07期 |
5 |
宋维源,潘一山,沈连山;冲击地压的非线性动力反演及预报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6 |
王克杰,李永明,李仕明,翟新献,张吉林;能量分析在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的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7 |
李坤,田慧欣,宋守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预测[J];中国矿业;2004年10期 |
8 |
朱之芳;抚顺龙凤矿冲击地压实验室研究报告——用煤(岩)刚度建立冲击性指标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85年S1期 |
9 |
冲击地压课题组
,赵本钧;抚顺龙凤矿冲击地压成因规律、预测和防治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85年02期 |
10 |
贺承喜;急倾斜天眼施工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J];煤矿安全;198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