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林,蒋学华;阿克拉霉素A聚乳酸毫微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8年05期 |
2 |
袁海龙,赵艳玲,杨贤曹,肖小河,蔡光明,贺承山;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J];抗感染药学;2003年03期 |
3 |
袁海龙,赵艳玲,杨贤曹,肖小河,蔡光明,贺承山;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年01期 |
4 |
张志荣,廖工铁;米托蒽醌毫微粒静脉冻干注射剂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年09期 |
5 |
肖正华,吕凤林,张梦军,任建敏,王振维;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5年02期 |
6 |
王章阳,廖工铁;毫微粒载体材料的体内外降解及毒性[J];中国药学杂志;1999年02期 |
7 |
张晓雷;马云淑;程欣;阎红;;盐酸克班宁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8 |
白晓朝;;正交试验优选氧化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工艺[J];中国药房;2010年27期 |
9 |
袁海龙,肖小河,蔡光明,何雪莲,赵艳玲,周韶华,贺承山;肝靶向蕨麻素毫微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06期 |
10 |
陈国广;徐元龙;李学明;韦萍;;5-氟尿嘧啶毫微粒的制备工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1 |
杨宗发;王苹;;两亲性环糊精衍生物在毫微粒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6年19期 |
12 |
白晓朝;;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工艺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
13 |
卢曼;朱家壁;石振艳;;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年02期 |
14 |
逯敏飞;程永清;李丽君;伍建军;;被动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9期 |
15 |
戴蔚荃,周长江,崔黎丽,任宏斌,赵卫权;聚α-氰基丙烯酸丁酯载药纳米微粒的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年01期 |
16 |
彭应旭,廖工铁,张志荣;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的优化[J];华西药学杂志;1999年03期 |
17 |
;磷酸、磷酸盐近期国内外资料题录[J];云南化工;2002年03期 |
18 |
沈海霞,许小平;不同制备条件对阿霉素磁性抗癌毫微粒形貌及粒径大小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4年04期 |
19 |
;添加剂[J];合成润滑材料;1998年04期 |
20 |
劳嘉葆;PUD发展施胶潜力的特性[J];造纸化学品;2002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