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L的实时系统并行对象模型
【摘要】:
随着面向对象的技术在应用软件系统领域的发展和成熟,人们也逐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分析和设计嵌入式实时系统。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人们经常借助模型来分析和设计系统。实时系统中的活动往往是并发进行的,而目前大多数面向对象模型只提供了描述系统顺序执行的能力。为了加强面向对象模型的表达能力,必须在面向对象模型中提供并发描述机制,使其能够描述系统中的并发行为。在最终的可运行的实时系统中,并行运行的任务往往是通过进程来实现,进程构成了系统并行运行的基本对象。UML作为面向对象的标准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成果,在采用UML进行实时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采用主动对象来表示系统中并行运行的实体,而主动对象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不能够对系统的并发性作出一个完整的、详尽的描述,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机制来描述实时系统中的并行对象。
本文针对实时系统中进程的特点,采用UML的扩展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表示实时系统并发性的模型元素以及采用这些元素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 首先,根据UML的扩展机制在UML的语义中定义了几种新的模型元素:用于表达系统中并行运行的对象的封装体和用于描述封装体对象间通信的协议。其中,封装体代表系统中并行运行的基本单位,因此是一种特殊的主动对象。它有着区别于主动对象的语义和表示方法,而协议被定义为一种协作,端口是参与协作的主要角色,通过状态机定义了端口间消息收发的序列,并隐式地描述了封装体对象之间的同步要求。其次,介绍了通过UML的标准建模机制,利用这些模型元素建立实时系统中并行对象模型的方法。最后,根据UML的扩展语义提出了构造基于编程语言的描述实时系统并行对象的基础类库的方案,和采用基础类库建立实际系统中子类的方法。对封装体和端口在基础类库中均给出了相应的C++的类的定义。从而使得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元素在模型层建立关于一个具体的实时系统的并发性的形式化的UML模型,并可以利用形式化的方法来分析和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同时也对系统运行代码的自动生产奠定了基础。
|
|
|
|
1 |
许松;;基于UML建模的功能块适配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7期 |
2 |
庄夏;刘枫;;用功能块适配器集成UML-RT组件和功能块[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3 |
刘文俊;PSGA封装[J];微电子技术;1999年03期 |
4 |
杨建生;;对微电子封装中关键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成电路;2002年12期 |
5 |
罗涛,马春翔;IC芯片(LOC结构)表面气泡研究[J];机械制造;2005年10期 |
6 |
沈晓燕;杨衡静;池雷;;塑料球栅阵列封装的热应力模拟[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7年03期 |
7 |
鲜飞;;QFN封装元件组装工艺技术的研究[J];电子制作;2007年01期 |
8 |
范晋伟;郗艳梅;邢亚兰;;PBGA封装热应力研究与热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3期 |
9 |
杜黎光;高伟;王瑞金;徐毅;;新型封装形式QFN的高频特性分析[J];中国集成电路;2002年08期 |
10 |
陈阳舟;曹瑞建;居鹤华;曹亮;;实时UML及其在月球车实时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2期 |
11 |
王辉,陆荣国,秦小麟;UML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航空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
12 |
王辉,陆荣国,秦小麟;UML在实时软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4年02期 |
13 |
罗大卫;余可人;;微机实时管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87年10期 |
14 |
王瑞锋;王瑞英;吴湘淇;;一种实时图象处理子系统的硬件实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15 |
李绍成;微机实时系统的事件驱动程序设计[J];微机发展;1996年04期 |
16 |
杨帆;MIS中实时系统的合成技术[J];计算机应用;1998年01期 |
17 |
江浩,徐治皋,高正平,徐莹;火电厂实时系统数据通道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2期 |
18 |
李勇;李宣东;郑国梁;;实时系统时段性质的模型检验[J];计算机科学;2002年11期 |
19 |
罗秉安,张立臣;基于CMM的实时系统开发过程[J];微机发展;2004年02期 |
20 |
谢拴勤,解月江;基于UML-RT的实时系统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4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