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化学在线表面强化对齿轮表面强度影响的基础研究
【摘要】:提高齿轮齿面的承载能力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No:59235082)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59905024),围绕依托啮合理论和原位摩擦化学处理耦合研究产生的新构想——在线强化零件表面的技术,这一学科前沿进行了下列研究工作:
为了使工作简洁,选用了一对直齿圆柱齿轮(spur gear pair),运用啮合理论对其齿面的共轭啮合进行仔细分析,建立了等效运动模型;运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EHL)对齿面间的润滑油膜厚度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油膜参数对齿面间的润滑状态进行了评估。按《GB3480-83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对齿轮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
以无机硼酸盐为抗磨添加剂,按《GB11144-89 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梯姆肯试验机法)》对制备的三组润滑油测定了OK值,其中3#油,即:ISOVG68机械油+5%Na2B4O7+2%RE纳米粉+1%BOA+1%T154为最高,达222.4N 。
自己设计、搭建了功率流开放式齿轮运行实验台,并选用3#油为实验用润滑油,与ISOVG68机械油作润滑油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的结果为:ISOVG68机械油作润滑油时,在输入3000rpm,5.96Nm时,齿面发现沿节线出现大面积的点蚀,且齿面有塑性变形;以3#油为润滑油时,在输入3000rpm,8.59Nm时,齿面发生了明显的齿面塑性流动(plastic flow),主动轮(小齿轮)在节线处出现明显的沟槽,从动轮(大齿轮)在节线处出现明显的棱脊,大小齿轮工作齿面均十分光洁,未发现点蚀现象发生。
通过齿轮的表面分析(仅对用3#油的实验齿轮进行)发现:硼元素在齿轮表面的共轭啮合过程中,已渗进了齿轮的表面,形成了与基体的结构、性能完全不同的表面改性层;齿轮表面粗糙度下降了,这显然是跑合使得齿面的微小凸峰被大为减低的结果;齿轮表面的显微硬度提高了,这是由于硼元素渗进齿轮表面形成改性层和塑性流动造成加工硬化的协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这些研究指出了传统的齿轮润滑状态与表面损伤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即按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对齿轮传动副在给定的工况下进行计算,得出齿面间的润滑油膜厚度,再计算油膜参数,然后对油膜参数的评价而达到对齿轮表面损伤进行评估,未考虑到在边界润滑状态下,添加剂分解出的活性原子向齿轮表面渗透,形成与齿轮基体的结构、成分、性能完全不同的表面改性层,极大的提高了其抗疲劳强度。也指出了等效于ISO/DP6336/Ⅰ∽Ⅲ-1980的《GB3480-83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缺陷:在考虑齿面间润滑状态对齿面接触强度
WP=6
承载能力影响时,是以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为讨论问题的基础,未考虑边界润滑状态下,非活性润滑油抗磨添加剂在啮合过程中,由于各种有利因素会分解出活性原子,渗进齿轮表面,形成表面改性层,极大的提高了其承载能力。
提出了对润滑剂系数 进行修正的添加剂修正系数 的设想和设计准则,即添加剂修正系数 的主要考虑因素为齿轮副传递的载荷、转速、中心距、齿轮副的材料。同时,对添加剂修正系数 的使用规范进行了探讨。
|
|
|
|
1 |
肖祥慧;黎福海;彭敏放;唐荣军;;磁头润滑油饱和厚度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