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涡凹气浮浓缩工艺研究
【摘要】:污泥浓缩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环节,污泥浓缩工艺主要有重力浓缩,机械浓缩和气浮浓缩。
来自二沉池的剩余活性污泥含水率一般在99.2~99.6%,一些新工艺,如重庆大学自行研究开发的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其剩余污泥经过固液分离器分离后排放,还有其它新工艺剩余污泥直接从曝气池排放,排放的剩余污泥含水率高,浓度低,在此我们称之为低浓度剩余污泥。
涡凹气浮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领域中尚没有应用。
本研究将涡凹气浮工艺引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领域;对调理剩余活性污泥用调理剂进行了优选;研究了絮凝剂、表面活性剂、固体负荷、水力负荷、刮泥方式、曝气机功率及温度等因素对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涡凹气浮浓缩工艺的影响;研制并生产出了一台用于浓缩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的MCAF-10改进型涡凹气浮设备,并研究了絮凝剂、表面活性剂、固体负荷、水力负荷、刮泥方式、曝气机功率及温度等因素对剩余低浓度活性污泥改进型涡凹气浮浓缩工艺的影响;对涡凹气浮及改进型涡凹气浮浓缩污泥脱水性能及出水性质进行了研究;对污泥浓缩工艺的有关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对涡凹气浮污泥浓缩工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能耗、技术经济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1、采用FO4190SH、FO4248、FO4440SH、FA920SH、AN926SHU和 PAC单污泥调理剂和PAC+FO4440SH、PAC+FO4190SH、PAC+FA920SH、PAC+AN926SHU FO4440SH+FA920SH、 FO4440SH+AN926SHU复合调理剂对污泥进行调理, 综合考虑污泥调理效果和运行管理及费用等因素,对于南昌市朝阳洲污水处理厂污泥调理,优选单污泥调理剂阳离子型聚电解质FO4440SH。
2、采用CAF-5型涡凹气浮浓缩低浓度活性污泥时,絮凝剂采用FO4440SH,最佳投加量为1.0kg/tDS,表面活性剂采用1227,最佳投加量0.2kg/tDS,固体负荷为230kgMLSS/m3?d,水力负荷为90 m2/m3?d,出水SS为200~250mg/L,溶解性COD为30~40mg/L,污泥中的磷在浓缩过程中不会释放。
3、研制出一台适用于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浓缩的MCAF-10型改进型涡凹气浮设备,采用MCAF-10型改进型涡凹气浮工艺浓缩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时,絮凝剂采用FO4440SH,最佳投加量1.0kg/tDS,表面活性剂采用1227,最佳投加量0.2kg/tDS,固体负荷为270kgMLSS/m3?d,水力负荷为110 m2/m3?d,出水SS为100~150mg/L,溶解性COD为30mg/L左右,污泥中的磷在浓缩过程中不会释放。
WP=6
4、改进型涡凹气浮用于浓缩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时浓缩效果好,固体负荷高,出水SS低,比涡凹气浮更适合于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浓缩。
5、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污泥的浓缩效果,过多的表面活性剂由于胶束的存在,亲水性增强,降低污泥絮体与气泡的粘附,从而降低污泥浓缩效果。
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污泥表面胞外多聚物释放到外界环境中,污泥絮体比以前更容易压缩,结合水数量减少,脱水性能改善。
涡凹气浮产生的气泡较大,污泥絮粒大小不是影响涡凹气浮污泥浓缩工艺的主要因素,污泥絮体只要达到300~400μm能够与气泡粘附即可。
6、涡凹气浮浓缩工艺具有污泥停留时间短,污泥浓缩效果好,浓缩污泥脱水性能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污泥无磷的释放等特点,适宜于低浓度剩余活性污泥的浓缩。
7、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以混合液的形式排放,不进入二沉池,直接进入涡凹气浮工艺进行浓缩,较伟统污泥浓缩工艺,可缩短污泥处理流程,避免在污泥中的磷在二沉池和重力浓缩池中释放,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03
|
|
|
|
1 |
魏在山,徐晓军,宁平,徐金球;气浮法处理废水的研究及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4期 |
2 |
曾科,李平先,李杉,卜秋平;城市污水厂污泥浓缩新技术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1期 |
3 |
王文忠,张真,张圆,沈新天,王连卿,李广志;THK引气气浮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1期 |
4 |
徐亚同;城市污水生物除磷系统的特点工艺及其改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4年02期 |
5 |
黄晟,吴慧英,陈建红;城市污水除磷中的有关问题[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
6 |
汪晓军,肖锦;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
7 |
张超英,吴绪文;浓缩脱水一体化设备的设计选型[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2期 |
8 |
尹军,谭学军,廖国盘,翟佳麟,刘国栋;我国城市污水污泥的特性与处置现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S1期 |
9 |
姚毅;活性污泥的表面特性与其沉降脱水性能的关系[J];中国给水排水;1996年01期 |
10 |
郭茜,刘军,王觉福;上海城市污水处理现状[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02期 |
|
|
|
|
|
1 |
董银卯,梁瀛洲;双氰胺系列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2 |
唐运平,范凤申,王连卿;碱法制浆造纸废水生物膜法达标排放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
3 |
于秀玲,李万庆;乳山市造纸厂废水土地处理工程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2期 |
4 |
林乔元,丁建平,郑燕生,邓俐,刘漫丹;麦草亚铵法制浆造纸中段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J];中华纸业;1999年05期 |
5 |
傅汝文,何国权,杨钦垣,林大南;纸厂三废综合治理利用技术[J];中华纸业;1998年01期 |
6 |
邓荣森;王涛;刘义刚;高志明;;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0年01期 |
7 |
邢书彬;生物-物化工艺处理造纸工业废水实例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
8 |
陈玉成,衡景梅,蒲富永;利用魔芋精粉废弃物开发新型絮凝剂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6年02期 |
9 |
刘精今,李立清;利用碱性废水进行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的技术经济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1期 |
10 |
汪晓军,肖锦;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
|
|
|
|
|
1 |
张海松,邹晓军,许可;促肝细胞生长素溶液浓缩工艺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年03期 |
2 |
;在食品浓缩物中保持香味物质的浓缩工艺—反渗透[J];上海日用化工;1976年03期 |
3 |
蔡志斌;;鲁中选矿厂尾矿高浓度浓缩工艺的探讨[J];金属矿山;1992年03期 |
4 |
金家先;;简述中药提取浓缩工艺及设备的合理选择[J];中成药;1993年05期 |
5 |
谢海云,刘殿文,孙力军;钛白废硫酸浓缩工艺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06期 |
6 |
段忖捷;;己内酰胺浓缩工艺废水的回收利用[J];河北化工;2009年10期 |
7 |
高鹏飞;;乏风甲烷吸附浓缩工艺研究进展[J];中州煤炭;2013年08期 |
8 |
魏扬;胡倩;宋玮;李英;;硅切割废砂浆回收中聚乙二醇的连续浓缩工艺[J];化工管理;2013年16期 |
9 |
楼福乐,毛伟钢,梁国明,陆晓峰,李国桢,马国忠,赵秋良,沈鸿士;超滤在α—淀粉酶浓缩工艺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0年02期 |
10 |
傅嵩;陈醋连续浓缩工艺设计[J];中国调味品;1996年02期 |
|